食環署稱首輪滅鼠行動見效檢逾兩千隻 巡衞生黑點共發58宗檢控
港府向食環署分兩年共增撥五億元,用於加強環境衞生服務,食環署今(4日)公布指,今年首輪、在全港各區進行的目標小區滅鼠行動,成功填堵547個鼠洞、收集1060隻死鼠及捕獲1024隻老鼠,較上一輪行動收集及捕獲老鼠的總數多10.8%,署方形容「行動有效強化地區防治鼠患工作的成效。」
署方又指,已針對衞生環境欠佳、在後巷處理食物和清洗器具、堆放雜物及違法棄置廢物等情況加強執法,八星期內共進行逾兩萬次巡查,並發出2718個衞生建議、2159個口頭警告、一封警告信、833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及58宗檢控。食環署指,將續於今日起展開為期10星期的第二期全港滅鼠運動。
食環署表示,在全港各區進行今年首輪的目標小區滅鼠行動已於6月24日結束,形容行動有效強化地區防治鼠患工作的成效。行動期間,食環署在出現鼠患的地點,例如後巷、垃圾收集站、街市、小販和熟食市場及建築地盤的周邊地方加強滅鼠,分別在11,019和34,948個地點放置毒餌及捕鼠器、填堵547個鼠洞、收集1,060隻死鼠及捕獲1,024隻老鼠,較上一輪目標小區滅鼠行動收集及捕獲老鼠的總數多10.8%。
期間進行大規模和針對性滅鼠行動
發言人表示,食環署5月2日起進行為期八星期的目標小區滅鼠行動,以多管齊下的策略,包括改善環境衞生、加強滅鼠及執法三方面,在各區針對性地進行防治鼠患工作,並在中西區、南區、荃灣區、大埔區、黃大仙區及九龍城區試行加入加強版的目標小區滅鼠行動,擴大滅鼠範圍,以涵蓋更多公眾街市和市政大廈、小販市場、鄰近食肆的後巷等鼠患黑點,進行大規模和針對性的滅鼠行動。
食環署人員亦加強目標小區的街道潔淨服務和街市及小販市場的清潔工作,包括清掃及清洗街道和後巷,以及清理街道、街市及小販市場的雜物和垃圾,以保持環境衞生。
50個監察地點黃大仙區最為惡劣
鼠患問題令本港衛生情況堪憂,翻查食環署公布本年鼠患參考指數所見,50個監察地點中,黃大仙區最為惡劣,其中大有街更高踞榜首,其次是彩虹清水灣道及尖沙咀彌敦道,鼠患參考指數分別錄得14.5%、10%及8.8%,署方採取鼠患改善措施後,除彩虹清水灣道大幅下跌至3.7%外,黃大仙大有街及彩虹清水灣道仍錄得8.5%及7.3%,拋離其他地區監測點。去年全港整體鼠患參考指數則是3.1%。
發言人指,食環署亦加強巡查街市、小販和熟食市場、食物業處所等,並針對衞生環境欠佳、在後巷處理食物和清洗器具、堆放雜物及違法棄置廢物等情況,加強執法行動。在該八個星期,食環署共進行20,757次巡查,並發出2,718個衞生建議、2,159個口頭警告、一封警告信、833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及作出58宗檢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