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大醫科生夥義工到長洲探長者派物資:他們更需要慰問關心
第五波疫情肆虐多月,本港弱勢社群及獨居長者面對更大的感染風險,如有長期病患更令他們倍感無助。來自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CCOUC)的香港中文大學醫科學生,與共享基金會合辦一項跨界別外展活動,並聯同長洲鄉事委員會及基督教更生會的戒毒更生人士義工,探訪長洲長者,並向他們派發抗疫物資。
更生人士船上向醫科生分享人生經歷
第五波疫情令不少居於偏遠地區人士物資短缺,長者在資訊不夠流通情況下更為嚴峻。本月21日及22日早上,活動義工從銅鑼灣登上掛滿彩旗及載滿數十箱物資、長達56呎的孟恭祝號帆船,並向長洲出發。更生會的義工幫助搬運物資,在船上亦與學生交流人生經歷、戒毒及重投社會的心路歷程。
經過約兩個小時的航程,眾人抵達長洲並開始分發物資及逐家探訪。超過30名義工在不同階段參與是次活動,包括負責包裝、運送及分派抗疫物資給予長洲上的年長居民及地區社團,在香港中文大學全球衛生中心及周大福慈善基金的協助下,兩日活動共送出100分抗疫物資。每個抗疫包內有一盒外科手套、14件保護衣、5個防護面罩、1個血氧儀、10個快速抗原測試劑、1張《關於新冠肺炎的八個要點》海報、1份保護面罩使用指南、1張血氧儀使用指南及1份家居檢疫護理指南。
探訪期間,學生亦向住戶示範如何使用血氧儀、防護面罩及快速抗原測試劑,義工亦協助長者填寫醫療卡,包括恆常服用的藥物、重要病歷、疫苗接種記錄等,令醫護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更明白長者相關的醫療病歷。
醫科生了解疫情對離島及鄉郊居民影響
透過是次服務,中大的醫科學生及其他義工有機會親身前往社區派發抗疫物資。過程中讓學生更能體驗香港年長人士的身體及社康需要,是常規課程以外的寶貴學習機會,學生亦需要策劃、統籌及參與實務性的人道救援工作。作為學生項目統籌員的三年級醫科生李同學指,活動為他提供了寶貴的學習及實戰經驗,能親身到長洲社區了解長者的健康情況及疫情下面對的困難,希望將來行醫時更能顧及他們的需要。三年級醫科學生梁珀豪則形容,這次外訪讓他練習如何與長者或病人溝通,「探訪過程中,我發現其實並沒有一個既定公式有效地傳遞醫學訊息,當中的竅門就是用心聆聽,並邀請對象主導分享他們的故事」。梁珀豪認為活動令他大開眼界,發現很多東西都並非從書本中學到,即使學了知識也需要學以致用。至於三年級醫科生容智健表示,在短時間內能匯集及派發這些物資,足見港人有心有力,願意支援疫情下有需要的群體。
當學生與義工有機會與島上的年長人士討論疫情如何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時,更了解到長者的擔憂和需要。六年級醫科生Tayyab Salim Shahzada提到,與島上的長者傾談過程中,更明白到疫情對離島或鄉郊居民帶來的影響,特別是長者欠缺與疫情及個人防護裝備相關的知識,未能完全掌握及評估自己的健康狀況。透過與長者及他們的照顧者分享,有助開拓學生的視野,亦明白當地居民的身體、精神健康及社交需要。
共享基金會義工姚菁表示,不同長者的家庭情況告自身健康狀況不盡相同,除了適時補充物資,一些獨居長者更渴望的昤有人陪伴及聊天,有人給予他們對生活的期盼。三年級醫科學生梁筠宜認為,經過這次義工服務,發現長者真正需要的未必是專業醫學知識,而是簡單的慰問及關心,「聽到長者一句『有心啦,多謝你』,向他人送暖之餘,也溫暖了自己。」三年級醫科生盧朗心則認為,許多港人願意在疫情下伸出援手,希望日後能繼續幫助更多有需要的港人。
共享基金會高級項目顧問張敏表示,是次派發抗疫物資活動希望能照顧一些居於較偏遠的離島居民,由於早前共享基金會已向坪洲、梅窩、榕樹灣及索罟灣的長者,故這次選擇到長洲派抗疫物品。長洲鄉事委員會主席翁志明認為,這次抗疫活動能順利舉行,有賴多個機構合作,「長者反應非常熱烈,有百名長者登記。感謝學生長途跋涉來到長洲關懷長者,希望疫情盡快過去。」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長洪磯正期望透過這次外展服務,能讓學生從社會學到更多知識,日後可貢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