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SEN小孩疫下四個月沒外出 母:唔做功課就要搵呢樣搵嗰樣玩
全港小學於今日(19日)恢復半日面授課,但在此之前,小朋友已長期留在家中多時,對居於劏房的基層家庭並不容易,如家中有SEN(特殊教育需要)小朋友,家長更需扭盡六壬照顧。Lilian(化名)一家四口居於油麻地劏房,疫情嚴峻時兩個小朋友曾長達四個月完全沒有外出,其中就讀小二的兒子患有過度活躍症,每日「坐唔定」,上網課時面對不少困難,日常除了做功課、練習,最喜歡在家中爬高爬低,而Lilian需不斷與子女玩玩具、做手工協作小孩解悶。
近日有機構向基層家庭派發運動包,當中的用品經特別設計,讓小朋友在狹小環境中仍能保持做運動。
走入這個位於油麻地一個約150呎的劏房,媽媽正在教哥哥和妹妹做功課,任職地盤雜工的爸爸則在上班。哥哥在幼稚園時,被老師發現整年來都少有開口說話,但他動作多多,而寫字時更常會倒轉。老師因此建議媽媽帶他見言語治療師和醫生,而後來哥哥被確診患有過度活躍症及讀寫障礙。至於妹妹亦疑因出世時早產、曾在手部插針,自小手部筋腱出現問題,自7個月大起便要做手術,對上一次是在去年7月,現時右手仍會「用唔到力」。疫情下一家人在劏房中的生活不易,但他們仍是歡笑聲不斷。
據媽媽Lilian表示,兒子自幼稚園K3下半年到了升上小學,只有兩、三個月曾回校上課,其餘絕大部分時間都在上網課,「講就講係升班,其實我覺得係學唔到啲乜。」她表示,子女上課期間她也要時刻留意着,否則小朋友很易會分心,甚至睡着,而他們的劏房「一劏四」,環境狹小,更甚者上網線、電線等常被不明人士無故破壞,曾試過在網課中途突然斷網。在設備方面,Lilian指早期只能使用電話,後來才獲社工借出一部電腦讓子女輪流使用,到了後期,學校才向他們提供平板電腦、Wifi蛋等的支援。
獲社工派發運動包 在有限空間保持運動
「食完早餐就開始做功課囉,日日都係咁㗎啦。」Lilian指,疫情下她和子女早前曾有足足四個月沒有外出,連買餸也是丈夫放工後買回來,兒子唯一的同學,就是見足24小時的妹妹。長期留家,Lilian費盡心思為兩名子女找事做,特別是兒子,「唔做功課就要搵呢樣、搵嗰樣畀佢玩」,但也多是玩玩具、做小手工,「總之係唔係好需要空間嘅,如果係好大件嘅都玩唔到。」兩兄妹常在家上的上下格床爬來爬去,而為免他們過量使用電子產品,家中亦定下規則,小朋友每天玩電腦不得多於兩小時。早前他們獲社工派發運動包,當中有呼拉圈、羽毛球、毽子,也有可拆除繩子的跳繩用品,即使在細小空間,也可有限度地做運動。
雖然甚少外出,但劏房普遍有通風不良、喉管亂駁問題,Lilian一家人在3月底先後確診,到了皇后山邨接受隔離。Lilian笑指,「中過之後反而夠膽出街。」現時間中會帶子女到附近公園曬太陽、玩飛碟等舒展筋骨。她又指,過往因經濟考慮,少有購買牛奶、果乾等營養食品,現時「中招」過後,為了加快免疫力復原速度,才購買一樽要50多元的魚肝油食品,但即使小朋友愛吃,她也無力購買太多。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童心飯堂計劃經理(註冊社工)呂嘉慧指出,現時已派出共120份招商局慈善基金會運動工具包,希望讓小朋友可以做居家運動,減少打機、看電視等,並配合獎勵計劃和教學影片,讓基層家庭保持身心健康及促進親子關係。她又指,基層家庭普遍忽略食物營養,因此童心飯堂計劃未來將會派發不同食物,並有身體檢查計劃、營養講座、預防小組(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藝術治療師)等等,希望長遠而言提升他們的健康照顧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