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洋邨巴裔「樓長」充當溝通橋樑 為同鄉街坊翻譯解說防疫資訊
火炭駿洋邨最「著名」的事蹟,或許就是在疫情初期曾被用作臨時檢疫中心,其實駿洋邨的居民早已入伙安居,當中更包括了數十戶少數族裔人士。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新屋邨入伙,建立鄰里網絡至為重要。巴基斯坦裔居民馬木德身體力行,自願擔當「樓長」,在疫情下除了不時上門探訪有需要的家庭、協助派發防疫用品,又義務將疫情資訊翻譯,向其他少數族裔居民轉達,「香港人好好,好關心人,我100%講真。」馬木德指,早已視香港為家,因此希望在工餘時間能盡力將少數族裔與社區連結,並發揮一己之長服務社區。
由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的「共創駿洋」鄰里互助計劃,希望關懷及支援新屋邨駿洋邨的居民,除了在入伙初期於屋邨內以街站、導賞團等,向居民介紹社區資訊、屋邨地理位置和環境設施外,亦包括招募有潛質的駿洋邨居民成為樓長,建立鄰里支援網絡,讓居民更快適應新環境,而任職保安、為巴基斯坦人的馬木德,是計劃中唯一一名的少數族裔樓長。
難忘探訪獨居尼泊爾長者
馬木德來港20多年,前年12月與家人入住駿洋邨。他表示,當時在入伙辦事處認識到負責計劃的社工,而自己能操流利的廣東話和英語,「得閒可以探人,睇下有咩可以幫手」,於是便成為了「一樓之長」,擔當起照顧身邊街坊的重任。馬木德指,這段時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探訪一名獨居的尼泊爾裔伯伯,皆因少數族裔人士習慣與大家庭同住,孤身一人沒人照顧甚是可憐,「真係好慘,唯有叫佢如果有咩要幫手,就話畀我哋聽。」雖然他不知道伯伯有什麼經歷,但馬木德每有空閒時間,便會前往探望,又不時與社工一同將罐頭、快速抗原測試包等物資派給這位伯伯,希望讓他感受到溫暖。
少數族裔抗疫資訊滯後
疫情下,各式各樣的資訊更新急促,數小時之間情況或已大有不同,報紙、電視等也未必能全部覆蓋,香港市民可能從facebook本地群組,或是親友之間獲得消息,但對少數族裔而言,這些主要以中文為主的消息根本看不明白,容易令他們資訊滯後。馬木德指,曾有少數族裔人士不知道圍封強檢「發生咩事」,也有人以為派發檢測包即代表需要隔離。此外,少數族裔人士多任職散工,疫情下失業問題嚴重,他們對於申請1萬元援助金的程序,同樣不甚了解。馬木德身為「樓長」,這段時間也成為了社福機構與駿洋邨少數族裔之間的橋樑,為居民一一澄清解說。
特設英語WhatsApp群組溝通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沙田綜合社會服務處社會工作幹事陳家揚指出,駿洋邨內有30多戶來自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等地的少數族裔居民,社群的比例在一般公共屋邨來說算不少,因此照顧少數族裔社群也是計劃的其中一部分。疫情下他們特別設立英語WhatsApp群組,為邨內少數族裔送上最新的疫情資訊及物資,並在早前需要強檢時致電長者和通知全棟大廈的居民,同時聯繫到部份在家隔離的密切接觸者,為他們提供資訊及情緒上的支援。
陳又指,疫情有高有低,而第五波比較嚴峻,大部分社福機構服務都受影響,不能與街坊實體見面是一大障礙。但計劃亦有與附近學校義工合作,為邨內學童舉辦一對一的問功課及學習活動,並舉辦網上親子活動。此外,為了減少街市人流和方便不懂使用電話的長者,他們亦聯繫街市商戶,呼籲設立電話落單熱線,同時向居民派發送出數千盒快速測試包及罐頭,協助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