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學童疫下停課改網課成效低 家長月花逾2萬元外購治療訓練
據統計全港約有5.6萬名SEN學童,佔日校中小學生的8%,他們有特殊學習需要,尤其在第五波疫情暫停實體課期間更顯弱勢。有民間團體發表調查報告,分析現行SEN兒童學習支援成效,結果發現超過92%受訪家長憂慮疫情下在校訓練次數減少甚至取消,之前成效形同報廢,亦有超過91%家長認為校內訓練成效較低,需要更多補充支援,有7成受訪家長表示校外訓練平均每月支出超過3,000元,甚至有家長為了子女訓練每月支出超過2萬元。團體建議政府向教育局增撥資源設立「訓練券」,為到受疫情關係而無法接受訓練或治療的學生,外購相關服務。
超過92%受訪者憂疫變上網課 訓練成效變白廢
社區智庫平台「民生圓桌」於今月17日至21日成功向本港437間小學及民間關注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組織發放電郵及電子問卷,收回327份有效回應,了解當前疫情對SEN兒童家長的影響以及「校本支援」模式支援的成效。
調查結果顯示,有近30%SEN學生沒有在校接受訓練或有被學校安排進行訓練;即使接受有關訓練,超過40%SEN學生訓練次數每月少於1次,甚至他們往往甚至2個月才得到一次訓練,可見校內課程次數不足夠;超過92%受訪家長表示疫情下在校訓練次數減少甚至取消,擔心之前成效付之東流。亦有家長表示疫情下,很多校內訓練改為透過Zoom模式上網課,學生不能專心,導致訓練不足夠,而網課亦不能滿足社交訓練,幫助十分有限。
調查又發現,91%受訪家長認為校內訓練成效較低,需要更多補充支援,有60%家長會改而選擇報讀校外課程,以彌補校內訓練次數不足成效低問題。
校內SEN治療訓練名額少 家長被迫外購服務
民生圓桌分析調查結果指,校外課程內容相較之下會更有針對性、多樣化、系統化能滿足學生需要,例如大肌感統訓練、物理治療、腦電波訓練等,只能在校外找尋得到。雖然現時學校一般會為家長舉辦支援學童特殊學習需要的講座,但這些大多只是一年兩三次的簡介會,欠缺針對性及持續性。校外課程的導師與家長有一定程度的溝通,能更清楚子女的學習進度。最重要是能容許家長一同參與訓練助提升對訓練內容的理解,能學以致用進行家居訓練,而這個正是家長認為現時校內訓練所缺乏的內容。
然而,校外針對SEN學童的訓練與治療,並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得起,有7成受訪家長表示校外訓練平均每月支出超過3,000元,甚至有家長為了子女訓練每月支出超過2萬元,而沒有選擇校外訓練的家長,當中9成表示因為校外訓練價錢過於高昂而無能力負擔。有超過95%受訪者要求政府短期內可盡快安排調撥資源,給予政策容許學校可以分撥部分資源為小學SEN學生增設「訓練券」,轉介校外合資格訓練機構,以這種形式讓家長報讀校外課程作為輔助。
民生圓桌發起人兼西貢區議員張展鵬表示,現時校內訓練次數不足、成效低、內容不能滿足特殊群體需要,沒有報讀校外課程中家長是因為校外訓練價錢高昂,因此「訓練劵」對於低收入的基層SEN學生家庭更為重要,因此建議政府在新財政年度向教育局增撥資源設立「訓練券」制度,為到受疫情關係而無法接受訓練或治療的學生,可以盡快外購相關服務; 政府應在全港18區內建立註冊服務單位名册,方便各區有需要SEN學生由學校作轉介在原區接受訓練或治療,減少交通時間消耗。他亦建議政府為向註冊服務單位舉辦之訓練及治療定價格上限,避免「訓練券」被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