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畢業即失業 四後生仔創業 與ERROR古天樂打造劃時代廣告
Error和古天樂「熱到除3」、試當真加上Dear Jane和袁澧林的「外賣修澧賢」......這些廣告近期在網上爆紅,成功背後,創意和幽默意念並非一定出自「大公司」。由四名年輕人創立的「de göose」,名字讀音與廣東話「大公司」相似,但這個廣告公司規模不大,甚至堪稱「蚊型」。四人初出茅廬,有過「被ban橋七次」的慘痛經歷,能在不足一年內取得好成績憑的除了是大膽策劃的廣告風格,也有不畏通宵「捱眼瞓」的熱血。
「de göose」由20出頭的鄭子彥(Bear) 、王俊晞(Boza) 、姚凱琨(Danny) 及吳穎琪(Wing Ki)在不足一年前成立,他們畢業於理大廣告設計系,因一次為期半年的廣告比賽成為了創作拍檔,慢慢建立起默契。畢業後一次回校收拾時,四人談起近況,萌生起共同創業的念頭。
吳穎琪指,當時他們發現,疫情下大家都難找工作,整個廣告業猶如停頓,更有至少兩間大型公司在此期間倒閉,身邊不少同學都轉行謀生,「真係一畢業就等於失業。」她笑說。適逢姚凱琨在廣告公司Noah Workshop的實習期結束,他向上司分享創業想法時,公司被四人對廣告創作的熱誠打動,也希望能傳承廣告精神,於是注資六位數讓他們創立de göose。
「與其入4As『揼石仔』磨滅意志,不如自己出嚟一手一腳做。」過往不少人會以加入傳統廣告公司為目標,但新媒體盛行,不少「非4As」也相繼興起;de göose的四人雖然只有20來歲,他們卻笑稱自己「冇幾多個四年」,「冇耐性」之下希望用最短時間學到最多,「自己開公司,所有決定都係自己負責。」
訪問前夕,他們才剛通宵工作過,他們解釋,「de göose」其一是「大公司」的諳音,是四人抱自嘲的心態自稱;同時「göose」有「goosebump」(起雞皮疙瘩)之意;他們相信,每一個廣告項目都是一個傳遞訊息與價值觀的工具,即使是「小公司」也能創造回饋社會及打動人的廣告。
難忘「present七次被ban七次」慘痛經歷
創業不足一年,de göose已曾與多個大型客戶合作,當中包括了在2020年尾與Deliveroo戶戶送的廣告。他們構思出以人氣男團MIRROR及ERROR的廣告企劃,再與資深藝人古天樂及盧覓雪跨代攜手合作,碰撞嶄新火花,影片在多個平台播出後,跨平台總錄得逾500 萬曝光次數;又因留意到愈來愈多人使用YouTube,於是與擁有百萬觀看次數的YouTube頻道「試當真」合作,和樂團Dear Jane及女演員袁澧林,重新演繹經典歌曲,獲得網民正評。
說起難忘經歷,原本笑話家常的四人頓時變得感性。王俊晞憶述起曾有一次,他們通宵達旦想出來的20多條橋都不被採納,「present七次被ban七次」,他雙眼通紅的形容,四人那時猶如「長大了七次」,「嗰刻真係知道學海無涯,決定下次要再做好啲。」吳穎琪則指,最深刻的是努力多時後,有一次成功獲得某公司的高層接見,「第一次見到開會張枱係可以咁長,仲有茶水姐姐問你要飲啲咩,眼界大開之餘,亦都覺得好感動。」
由不懂分工到自動埋位
「就算最後都係要執,都唔會後悔。」王俊晞說道。數月以來,四個年輕人由最初不懂分工,到現時自動自覺「埋位」,漸上軌道的同時,他們想變成「大公司」,卻也矛盾地不喜歡「大公司」的作風;他們希望能接更多生意,但四個人始終體力有限,「暫時我哋都未請人,因為首先要諗好,究竟提供到啲咩畀人哋?」他們表示,仍未知道未來的方向會是如何,短期內會將多些工作交給自由職業者,「如果係交畀公司做,大家係因應老闆要求工作;現代年輕人偏好幫自己工作,freelance喺質量上更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