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揭近五成基層長者需強忍牙痛 團體促政府加設牙科保健券
政府早於90年代開始推行學童牙科保健,惟對於長者牙科保健服務卻是十年如一日,至今仍未有恆常化檢查,一眾基層長者飽受牙患之苦卻無法負擔治療。有調查發現,九成半受訪基層長者無定期檢查牙齒習慣,更有近五成長者需要強忍牙痛。衞生署曾承諾在今年進行口腔健康調查及重訂目標,有關注團體希望,當局能把長者的需要納入其中,加設牙科保健券,並在現屆政府中開始改善長者牙科保健情況,以及制定長者牙科政策。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及香港老人權益聯盟在5月至7月間,以面談,電話訪問以及問卷形式調查230位於貧窮線下、60歲以上的長者口腔健康狀況及習慣。當中發現,九成半長者無定期檢查牙齒的習慣,只有45%受訪者有20顆真牙(據世衞所定立的標準長者口腔健康目標為有20顆真牙),42%受訪者餘下少於19顆牙齒,更有一成受訪者已失去全部牙齒,情況十分嚴重。
在牙患方面,46%受訪長者表示,近一年來經常或間中因牙痛影響睡眠,當中有38%表示會忍耐或沒有處理,亦有34%受訪者會選擇自行處理,包括使用偏方或把止痛藥塞到牙痛位置等。遇到牙科問題的受訪者中,51%因未能負擔費用,故沒有求醫,亦有35%受訪者自覺無需要求醫,28%則表示沒有途徑去找信任的牙醫。
失去所有牙齒比例比十年前高一倍
在口腔健康方面,72%受訪長者表示每天均會刷牙兩次或以上,卻有83%受訪者從不使用牙線或牙縫刷。是次調查亦與10年前衞生署對65至74歲非居於院舍的長者口腔健康調查作對比,發現基層長者比十年前的整體長者情況更差,如失去所有牙齒的比例,比以往高出一倍,情況不理想。
此外,調查中有75名受訪者是領取普通或高額長者生活津貼人士,並合資格使用關愛基金的牙科服務,惟有76%合資格受訪者均未有使用相關資助,原因包括未有牙科需要(41%);24%表示有牙科需要但不懂申請;20%表示有需要但由於關愛基金只能申請一次服務,擔心使用後不通再申請,因而未有申請,餘下的有申請服務;近七成受訪者表示,已沒有經常使用所配假牙,當中逾半受訪者指出,獲配假牙從來都不適合自己。
現年62歲的盧先生任職餐飲業散工,平均月入只有8,000元,扣除日常開支後,沒有額外金錢去看牙醫。他在18年前曾患上鼻咽癌,當時需要接受電療,治療影響他口腔的口水分泌,失去口水對牙齒的保護,盧先生一直想去看牙醫保養牙齒,惟他未能負擔診所收費。
長者嘆「我連食嘢嘅權利都冇」
現時盧先生只有9隻完整牙齒,他形容在牙科治療上,長者像是被遺棄的一群,「依家我連食嘢嘅權利都冇,食嘢食得好困難,要就住就住,唔係啲嘢食會係牙縫流出嚟」。盧先生曾查詢坊間牙醫診所鑲牙的收費,但金額高達4萬至5萬元,根本不能負擔,故希望政府能提供援助,讓長者能解決基本的進食問題。
梁婆婆和琼婆婆曾使用關愛基金下的牙科服務,惟她們對服務均感到不滿。現年68歲的梁婆婆在今年4月時,曾使用服務鑲了一隻假牙,戴上半個月後,她便感到十分不適,惟她無從得知應找誰解決問題,她表示曾試過向相關部門求助,卻未有得到妥善處理。
現年72歲的琼婆婆則在數年前使用服務,為下排牙齒造了一套假牙,惟在牙醫檢查下,告知她的口腔條件並不適合,故不為她安排造假牙。琼婆婆的關愛基金牙科服務亦因而額滿,她無法再次要求使用基金資助去看牙醫。琼婆婆事後到坊間診所查詢,診所醫生卻指她的口腔條件適合造假牙,最終她需要自費完成治療。她認為關愛基金下不能換牙醫再作診斷,是過於嚴格的條件,亦令長者容易失去治療機會。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連瑋翹表示,調查顯示本港基層長者的口腔健康未能達到世衞基準。基於經濟考慮和牙科知識不足下,基層長者大多選擇不求醫,而牙齒健康和長者生活質素有一定的重要性,他建議政府應增設牙科保健券,讓長者能在有資助下進行恆常的檢查、洗牙、補牙及簡單治療,預防長者牙齒出現問題。
建議社區康健中心加入長者牙科保健
另外,連瑋翹認為政府應善用資源,在社區康健中心中加入口腔檢查及長者牙科保健,以提升長者對保護牙齒的認知。同時,他建議政府放寬關愛基金牙科限制,由以往65後歲長者在使用服務後,需要等待10年、即年滿75歲,以及在首次治療後的5年後,才能使用第二次服務,改為3年便能申領一次,延長長者假牙保養期。他認為同時亦要容許配上不適合假牙的長者,能與另一位醫生求助,盼能更適切長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