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愛蘭花|81歲植物學家嫌攝影不夠仔細 以畫記錄蘭花百態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看見特別的植物,人們通常會為它拍照留影,但有沒有想過以其他方式把植物最美及最真實一面留下?土生土長的植物學家韋孟麒(Mark Isaac Williams)畢生熱愛植物,當他發現多種蘭花品種面臨絕種後,便開始以水彩及彩色鉛筆繪畫下來,5年間已累積近300幅作品。近日他舉辦植物畫展,把畫作展出,韋孟麒認為,即使攝影器材進步,亦未能完美地複製花朵的細節,畫畫更能記錄它們的真實姿態。

曾任嘉道理農業輔助會員工 負責保育蘭花

植物學家韋孟麒的蘭花畫作《花匠.筆下 》於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展出,畫展開幕當日,韋孟麒與一眾好友亦有出席,拄着拐杖到場的韋孟麒現已81歲,談起蘭花依然精神奕奕。他1979年加入嘉道理農業輔助會,從事園藝保育工作,曾協助著名蘭花保育專家歌莉亞白理桃女士(Gloria Barretto)建立蘭花保育園。開幕禮上,他分享作畫的經歷,更笑言自己起初畫得不好,幸得友人鼓勵才繼續這個興趣。

以畫作形式記錄蘭花的想法,萌生於韋孟麒的年少時期。他1939年於香港出生,11歲時在英格蘭寄宿學校求學,當時已對植物有特別的感覺。有一次,他前往森林,途中見到不同顏色的葉子,便把葉子取回家嘗試把它畫下,但他發現自己未能畫好,驅使他學習植物藝術。

當時,植物藝術老師為他設計了一個「自然筆記本」練習,每周需要到郊野寫生。韋孟麒指,寫生功課絕對有要求,每次需完成兩頁畫簿,一頁是空白頁供作畫之用,另外一頁則是可供書寫的橫線,以文字紀錄當天的環境,例如天氣,現場氣味等。

對於年少韋孟麒來說,最吃力的是老師要求所有學生不准起稿,必須直接用顏料作畫。「這是一個好的訓練,需要用到很多注意力,並不容許出錯,一旦出錯,就沒有了」。從每周蒐集和研究不同自然主題中,啟發了他對植物學的熱愛,亦為他在觀察和描繪自然環境的能力奠下基礎。

執着植物細節:照片會受到光線和陰影影響

韋孟麒對植物上的細節亦持有一番執着。很多人認為透過拍攝便能看清蘭花細部,但韋孟麒則認為,再好的照片也不能最真實地反映蘭花細節及其姿態,例如蘭花上的花瓣、線條、唇瓣和斑點等。他解釋,「照片會受到光線和陰影影響,因為總有一些陰影會遮擋部分細節,如果人們從未看過這一株蘭花,便無從得知這個到底是拍攝所造成的陰影,還是它的本身特徵」。

本着這個看法,韋孟麒堅持以畫作記錄蘭花的姿態,以眼睛捕捉蘭花最真實一面,巨細無遺地繪畫,把它的真實樣貌流傳下去。他指植物學的工作最早可追溯至17世紀,當時相機並未出現,需要依靠繪畫記錄,「攝影很好,但未夠好,未能完美地複製植物的細節」。

韋孟麒繪畫蘭花多年,當中最深刻的種類是「拖鞋蘭」。當他第一次在野外看到香港的「拖鞋蘭」時,立即被它誘人的姿態吸引,「啊!我一定要把它畫下來」。學名兜蘭的「拖鞋蘭」,因外貌酷似拖鞋而命名,它屬於蘭科兜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極短,花瓣較厚,唇瓣呈口袋形,這些特徵也全數在韋孟麒的畫作呈現出來。

《花匠.筆下 》 韋孟麒植物繪圖展
日期:即日至8月31日
時間:早上9時30分至下午4時
地點: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藝舍
入園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