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疫下兒童快樂指數創新低 兩成兒童視移民為奮鬥目標
面對抗疫新常態,兒童亦受到經濟、環境及社會等問題影響身心健康。有調查發現,今年受訪兒童的快樂程度下降,平均分只有6.94,首次跌破7分關口。此外,兒童對於社會環境包括經濟、政治、社會現況和前景的看法,普遍評分較低,更有近兩成的兒童選擇「移民到外地」為長遠生活目標。
四成兒童面對學習、社交及家庭困難而困擾
香港小童群益會分別於 2008、2016 至 2019 年進行了有關本港兒童的快樂狀況的調查,今年以「希望感」為主題。該會在本年2 月22日至3月17 日以網上問卷及電話訪問形式抽樣訪問年齡介乎6 至17歲的會員,並成功收回755個有效回覆,研究結果於今天(16日)發布。
調查結果顯示,兒童的快樂程度的平均分數下降至6.94,是首次跌破7分。而在疫情之下,兒童的社交亦受到負面影響,約四成受訪兒童表示有時或經常覺得孤獨,亦有逾四成人指在過去一個月從來沒有或甚少與朋友親身見面。調查亦發現,過去一年,接近四成兒童曾遇到重大困擾或情緒波動,當中包括學習、社交及家庭方面的困難;此外,疫情持續一年多以來,仍有 17.9%的受訪兒童表示網上學習配套不足。
逾半受訪兒童不認同政府施政令人滿意
調查亦有問及兒童對於社會環境的看法,當中有逾五成人不同意政府的整體施政令人滿意,亦分別有逾四成人沒信心香港的政治局勢會變穩定、社會變得和諧。而在有長遠生活目標的兒童中,有 19.7%的兒童選擇「移民到外地」為目標之一。該會又發現,個別群組包括領取綜緩的家庭的兒童及15至17歲的青少年快樂程度較低而孤獨感較高,他們對前景的信心亦較低。
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陳健雄先生建議,家長、學校及政府應共同着力提升兒童的快樂感和希望感,亦應關注停課對兒童的影響,在復課時關注學生適應校園生活的情況及情緒和行為上的轉變,以助他們恢復校園生活。此外,陳指政府盡快落實財政預算案中提出的措施,以紓解各階層家庭的經濟困難,並設立失業援助金及提供津貼予兒童和青少年以幫助基層家庭。陳續指,政府應在施政時納入青少年的意見,並積極在社區青少年服務及職前訓練注入生涯發展的元素,提供適切支援,以助青少年訂立及達成長遠生活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