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嶼擬填海建P1公路 位置貼近海岸公園 環團促保護鯨豚棲息地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近年,政府積極發展東涌新市鎮,為便利區內交通,政府擬建全長約12公里的大嶼山P1公路,惟P1公路的位置接近有「回歸吉祥物」之稱的中華白海豚夜間重要棲息地的大小磨刀海岸公園。有環保團體近期更發現,若建設該道路要先在北大嶼山水域進行約15公頃填海工程。
團體認為P1公路工程會再次影響中華白海豚,促政府應保護鯨豚棲息地,又指出若工程必需興建,應考慮以使用非填海方式興建。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發言人麥希汶指,該海域為中華白海豚夜間重要棲息地,附近的工程頻頻進行,早已對中華白海豚造成極大影響。當中,港珠澳大橋工程更令大嶼山的海豚數目創新低,但在2017年下旬至2019年期間,漁護署的聲學監測在兩年半間依舊錄得最少有36晚有海豚在夜間使用大小磨刀海岸公園,證明該地即使被許多工程包圍下,仍是海豚夜間的重要棲息地。

工程與海岸公園僅150米距離

「依家嘅海豚少不代表不重要,反之喺希望做好保護,期望日後會變多」。麥希汶指,P1公路的建設和附近的大小磨刀海岸公園僅距離150米距離,若他日進行工程定必使海岸公園的保護功能盡失,使中華白海豚回歸無期 。她又認為政府常以「先破壞後補償」去處理發展計劃,指現時北大嶼山水域已有多處進行填海工程,但過往提出的生態補償措施仍未全部落實。麥認為在這個前提下,政府應先待所有保育措施實落實並證實有效後,才考慮進行P1公路的填海工程。

劉加揚指出P1公路與現時北大嶼山公路幾乎重疊,而後者仍未飽和,對是否需要興建P1公路有保留。(曾鳳婷攝)

北大嶼山水域為過去曾多次填海 P1公路工程必要性遭質疑

環保觸覺研究主任劉加揚認為,現時政府在該水域進行「填海馬拉松接力賽」,當中包括港珠澳大橋、屯赤公路、機場第三條跑道、東涌新市鎮等填海工程等,該水域填海工程早已達1000公頃。他指政府雖在2017年的《可持續大嶼藍圖》中,建議興建大嶼山P1公路,惟近期才首次發現建設P1公路要先在北大嶼山水域進行約15公頃填海工程。他又指出P1公路用於連接大蠔灣至現時青嶼幹線收費站附近,但和現時北大嶼山公路幾乎重疊,而後者仍未飽和,因此對是否需要興建P1公路有保留,更建議政府應取消工程。劉又指若未來 P1公路工程必需興建, 應考慮以使用非填海方式興建,減少對水域和中華白海豚的影響。

劉加揚指政府於北大嶼山水域進行的填海工程,包括港珠澳大橋、屯赤公路、機場第三條跑道、東涌新市鎮等,早已達1000公頃。(受訪者提供)

港大理學會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會外務副主席賴靈曦則表示,填海工程會令大小磨刀海岸公園水質變差,工程噪音亦影響海豚棲息。其中大蠔至欣澳段的環評工程項目概要,公眾諮詢將於後日(1月1日)截止,她呼籲市民踴躍參與公眾諮詢,表達對填海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