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咸道石牆樹列入古樹名冊 患樹癌再現斬樹危機
繼2015年西半山般咸道四棵逾155年歷史的石牆樹被政府一夜斬去,上址再現斬樹危機。石牆上一棵列入古樹名木冊的細葉榕,證實患上俗稱「樹癌」的褐根病,政府曾試驗新藥治療,惟效果並不明顯,路政署近日突然在樹旁加上「樹木有潛在倒塌風險」的牌子,令街坊和區議員均擔心該樹或會被移除,促請政府「刀下留樹」。
石牆樹是香港獨有的景觀,根據樹木登記冊資料,全港的石牆樹共有264棵,中西區內佔了188棵。而在石牆樹中,屬於古樹名木的共有35棵。今次引起街坊關注的是登記編號為「HYD CW/1」的細葉榕,樹高有13米,樹幹直徑達1149.7毫米,是般咸道現存唯一同樣具有以上兩個特質的樹木。
中西區過往曾多次發生斬樹事件,2015年7月,般咸道有四棵超過155年歷史的石牆樹被政府斬去,引起保育人士和街坊不滿,甚至發起悼念石牆樹的活動;而在2018年5月,兩棵位於般咸道香港大學鄧志昂樓、樹齡超過八十年的細葉榕亦遭地政總署斬去。今次再有石牆樹被指有倒塌風險,令不少街坊擔憂石牆樹再度被「斬首」。
路政署試新藥效果不彰
中西區區議員張啟昕指,該棵石牆樹早年被診斷患上了可經由受污染泥土傳播的褐根病,她引述路政署指經檢測發現樹木的移動幅度比過去大,認為情況轉差,由於該棵樹位於醫院道和般咸道兩條往來半山的道路中間,如果塌下容易傷人和影響交通,故不排除需要移除。
然而張議員認為,路政署收集數據的感應裝置離樹底較高,石牆上亦沒有任何感應設置,資料未必完全準確。就她所見,該樹樹冠仍十分茂密,樹葉尺寸亦與旁邊未有染病的樹木相若,不應貿然斬樹。
她續指,路政署人員上周二曾到場為樹木進行修剪,希望能減少板葉的重量;署方亦找了工程師研究加設支架的可行性,未來她將會繼續要求署方交代樹木的健康狀況、曾經接受的治療等,「知道佢哋同浸大簽咗合約做新藥試驗計劃,研究嘅期限未滿,但係我哋會嘗試要佢不如終止呢棵樹嘅試驗,始終救樹要緊。」
專家:應參考救九龍公園樹王做法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退休教授、樹藝師趙紹惠早前亦曾到場視察,她批評路政署修剪時不是剪掉被真菌感染的部分,而是將樹木最好的枝葉剪掉,如同奪走樹木製造食物的能力,會令其狀況更差。
她又指,新藥試驗計劃如「以真菌食真菌」,實地使用時成效並不理想,在香港並未有很多成功例子,直指在兩年前對此樹使用慣常藥物,「可以救返棵樹嘅機會好高」;因此建議政府如試驗一段時間仍不見效,就應該煞停 。
趙紹惠舉出九龍公園的「樹王之王」細葉榕作例子,它是本港第一棵被發現患有褐根病的樹木,「當時特首董建華話要救呢棵樹,所以跨部門落藥、做支架,由一度變成枯樹到現時生得茂密,照顧計劃從來冇停,係樹藝界一個經典。」她指,「樹王之王」猶如「與癌同行」,而就今次般咸道的石牆樹而言,她認為其健康情況未到末期,沒需要即時斬掉,根據指引只需加以觀察。趙又提到,近年市民對突然斬樹未有諮詢當地居民意見感到震驚,認為政府應加強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