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東北】復耕條件限制多、不批「耕住合一」 農民:無得揀
持續十多年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在村民搬遷及農民復耕安排上一直引來爭議。馬寶寶社區農場負責人區晞旻指,受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影響的粉嶺北及古洞北農民,於九月初收到政府發出的《受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第一階段影響農戶的復耕安排意向書》(下稱意向書),意向書向農戶提供四個選擇:農業園、特殊農地復耕計劃、農業遷置及不打算復耕。區晞旻批評,以上四個「選擇」均不是「選擇」。
攝影:陳諾希
農業園:不做拆毀別人家園的幫兇
位於新界古洞南的「農業園」,可提供約80公頃農地。區晞旻指蕉徑本來就是一個農業社區,「新界東北農夫入去復耕,就要先逼走當地農夫,做法極之荒謬,因此農業園不會是我們的選項,我們不想成為拆毀別人家園的幫兇。」她又指,農業園只許菜農及花農進駐,未能照顧果農及畜牧農的需要。
特殊農地復耕計劃:十幅農地變五幅
至於「特殊農地復耕計劃」方面,區晞旻指政府早年曾答應農戶,會提供十幅官地予農夫選擇,又保證每農戶可獲分配到不少於現時耕種面積的農地。惟九月初,政府提出的意向書中,突然以「農地條件差,無道路讓政府工程車進入」為由,抽起其中五幅農地。
區晞旻斥,現時粉嶺北及古洞北共有33農戶,而現時可供選擇的五幅「特殊農地復耕計劃」的農地只可提供49斗地(約35萬6千呎),即每戶平均可分得1.5斗(10000呎)農地。「但一戶農戶需要約3至4斗地(30000呎)方能維生。以馬屎埔區生為例,他現時耕地面積達10斗(7萬多呎),變相復耕後農地面積大大縮減。」
不容許「耕住合一」
東北農戶一直爭取「耕住合一」,即農戶居住於農田旁邊。惟「農業園」及「特殊農地復耕計劃」兩個選項,均不可耕住合一。區晞旻指,「政府只會提供分別160呎及80呎的留宿及儲物設施,但對農戶而言,耕住合一涉及生產及營運的問題,是必需的。」認為政府將耕住合一的農戶問題與市區房屋政策掛勾,是混淆視聽。
農業遷置:需先購買私地
至於第三個選項「農業遷置」,指受影響農戶可自行尋覓私人農地繼續耕作及建屋,並向地政總署申請「農業遷置」。「但我們只是普通的農民,根本沒有能力花一筆金錢購買農地,若向地主租地,則要面對隨時被收回的威脅。」因此,她相信農戶未必會選擇「農業遷置」。
騷擾賠償不及重置開支
區晞旻又批評,現時政府要求農戶於下星期提交意向書,並與政府簽署合約文件及計劃書,「但政府沒有提供合約內容,農戶不知承租內容,又如何決定去留?政府只提供租地時限為五年,其後每季續租,但農戶重新建立一塊農地,正正要大約五年的時間,政府此舉,是否故意逼走農戶?」
她指,政府向農戶提出「騷擾賠償」,但賠償金額不足以彌補農戶重置農地的費用。「騷擾賠償金額只有24萬,但以一位農夫種植4斗(約3萬呎)為例,其種植棚興建費及灌溉設興建費共需140萬元,騷擾賠償遠遠不足以支付農夫重建農場的開支。」她批評政府漠視農民需要。
「只要有一塊地,就會繼續耕種」
對於第四個選項「不打算復耕」,馬屎埔農民區先生表示會繼續耕種,「我唔會放棄,做咗幾十年,只要仲做得就會繼續做。」區晞旻亦認為,不少東北受影響農戶會耕種,「只要有一塊地,我們有氣有力,就會繼續種落去,為香港人提供本地農產品。希望香港人與我們一樣不要放棄。」要求政府停止東北發展計劃,停止逼遷行為,及重新檢視農業政策,容許農戶「耕住合一」。
至於東北發展安置計劃方面,隨着恒基地盤率先動工,為附近村民帶來噪音及水污染等問題,馬屎埔環境關注組發言人盧永燊批評政府將清拆日期提早了數個月,直斥做法「好離譜!」批評此舉是與地產商合力向村民逼遷。
發展局:沒突提早逼離首階段約30農戶
就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的收地事宜,發展局回覆香港01表示,發展局一直與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受影響農戶保持緊密溝通。受第一階段發展影響約30個農戶的遷離時間並無突然提早。正如發展局過往向他們和立法會表示,除5個農戶須於2020年第二季遷離,其餘將於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下半年分階段遷離。發展局已於9月以書面形式正式通知個別農戶其遷出日期。
受影響農戶除獲特惠津貼以補償損失外,政府會按現行安置安排為合資格住戶編配安置單位,以妥善照顧他們的居住需要。至今已有合資格受影響農戶和他們的家人獲分配往房委的寶石湖邨。另農戶可選擇在位於古洞南的農業園或發展局統籌的「特殊農地復耕計劃」(復耕計劃),進行復耕。
發展局在「復耕計劃」下最初物色了十幅位於北區有潛力作復耕的土地。經考慮相關部門及農戶的意見後,我們在9月邀請受影響農戶就當中五幅農地表達復耕意向。以土地面積而言,相對受影響農地合共3.2 公頃,我們有理由相信五幅農地合共3.3公頃足以讓受影響農戶作復耕之用。除以低廉租金租予農戶外,我們亦會為農地提供所須的基本設施,例如灌溉及排污設施、食水供應,及提供留宿及農耕儲物設施等。發展局會聯同相關部門與受影響農戶就復耕準備工作繼續密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