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以外】大學生義遊柬埔寨建屋 難忘日攝影師建免費兒童醫院

撰文:曾雪雯
出版:更新:

近年,越來越多年輕人厭倦食買玩的旅遊方式。於是,結合旅行與義工服務的旅行模式,如工作營(Work camp)、義遊(VolTra)等日漸普及。有社企推出新旅遊項目,結合遊歷與社區服務支援當地弱勢群體,「義工深度遊」到底是另類的消費名目,還是能推動社會改變的機會?

昨日(25日),香港社會創投基金旗下的臺灣社企「以立國際服務」與「義遊」公佈推出新可持續旅行項目「Travel For Good」,結合遊歷與社區服務,包括與當地合力修復房屋、參觀社會企業,嘗試深入了解、體驗當地風土文化。 

臺灣社企「以立國際服務」創辦人陳聖凱指,Travel for good是希望對社區、環境與參加者都好。旅程中亦特意安排參加者到訪當地高社會效益的社會企業或慈善團體。(曾雪雯攝)

大學生難忘 日攝影師建免費兒童醫院
 

大學二年級生Owen,去年十月曾參與項目,曾到柬埔寨暹粒助當地人重建破落木屋。他憶述一行人兩日拆掉破落木屋後,再以木、芭蕉葉、竹片、鐵皮等材料為貧窮戶主建成一個家。

不過,最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到訪日本裔攝影師井津建郎(Kenro Izu)創辦的免費兒童醫院。Owen指,當年攝影師的原意是到柬國拍攝吳哥窟,卻在路上看到柬國爸爸揹著死去女兒不知如何是好。「柬埔寨經歷紅色高棉年代,國內知識份子基本上全部死晒,當地已經冇人可以提供相應質素的醫療服務畀當地人」。

Owen指,從隨團文化領航員的解說中,學懂不少柬國歷史。(曾雪雯攝)

攝影師回到日本後立志改變當地,從世界各地籌組了一支醫療團隊赴柬埔寨暹粒。吳哥兒童醫院於1999年在暹粒成立,為兒童提供免費醫療服務,亦培訓當地醫護人才。「就算係攝影師,只要佢想去改變當地,都可以做到好多嘢。」Owen說。

買義工旅行不如直接捐款?參與者:是合作夥伴而非捐贈者

隨義工旅遊方式興起,有批評指與其花錢「購買」義工旅遊體驗,不如直接捐錢予有需要的在地機構。曾兩度參與義遊計劃的Owen認為,義遊有別於傳統捐錢模式,兩者關係是平等的夥伴,而非捐款者,「唔係高高在上咁幫。」他以建屋為例,他與當地人一起拆掉破落木屋後重建,「係了解當地人需要後,幫佢哋做佢哋想做嘅嘢。」他認為 ,從旅途中培養出同理心,對日後待人接物都有幫助。

義遊聯合創辦人鄧緯榮(左)希望培養旅行者對當地人的「同理心」。(SVHK提供圖片)

寄望參加者把感動化成實際行動

柬埔寨小孩面對貧窮或失學或逃學賺錢, 在吳哥窟前簇擁多國旅客推銷明信片、紀念品。遊客手上的一蚊美金,付與不付,成了旅行者永恆的難題。義遊聯合創辦人鄧緯榮指柬埔寨經歷赤柬洗禮後,不少壯年人被殺,倖存者生下更多小朋友,讓柬埔寨成了「小孩之國」。面對這些旅途上的掙扎與反思,他希望參加者能把感受轉化成實際行動,改變現況。他指,過往曾有港人遊柬後,再返柬埔寨創立慈善團體「Plant for water」,以種植改善環境;也有人遊尼泊爾時,遇上大地震後決定留在當地救災。「旅行的意義」不單只是台灣歌手陳綺貞的歌曲,也是旅行者的人生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