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阿婆寫詩冧阿伯 相依五十載 阿婆:我做佢「枴杖」
很多人認為,初戀能廝守終生只是童話故事裡的情節,回到現實初戀終究會破滅。然而,86歲的張興德和73歲的陳麗嫦卻在香港這個花花城市,上演一段細水長流的童話式愛情故事。
唯一與童話不同的,就是這個故事的結局,不是「從此,王子和公主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婚後,二人生活相當艱苦,加上張興德曾沉迷賭博,使二人的婚姻差點走向終結,幸他能懸崖勒馬,而二人亦在互相遷就中長相廝守,過他們的第52個情人節。
攝影:歐嘉樂
我們來到小西灣邨瑞喜樓一個單位,剛到門口,陳麗嫦婆婆便已站在門邊守候。陳婆婆身型嬌小,身高約一米四,一雙小小的眼睛旁邊,佈滿細長的魚尾紋。剛走進屋內,原本坐在沙發上的張興德公公便馬上站起來,用手示意我們坐在沙發上。滿頭銀髮的他一拐一拐地走到餐桌前,拿起全盒,叫我們吃糖果,又走一拐一拐地走進廚房,拿出幾盒維他奶。陳麗嫦見狀,馬上走過去輕輕扶着張的手肘,從他手上接過維他奶,攙扶着他慢慢走出客廳。
60平方呎的小客廳裡面,不管是燈上、窗邊、還是牆上都貼滿紅色的揮春和以利市封製成的炮仗、燈籠飾物,張興德指着陳麗嫦,語帶驕傲地說:「這些都是她親手製的。」陳麗嫦腼腆一笑,拿起手機岔開話題。她打開手機裏的相簿,給我們看她在新年期間拍下的三代同堂的照片,說到興奮處,她忽然站起來,走進房間內,搜索了一會兒,拿出一本微微泛黃的單行簿。原來這是一本「心情日記」,陳麗嫦把她人生中的喜怒哀樂、甜酸苦辣都化成詩詞,一一記在本子上。
鯉魚灣畔浪裏飄,好夫好妻命裏招。
在相親中相識
陳麗嫦一頁一頁地揭,並向記者娓娓道來一段又一段的故事。1967年,她在一首題為〈鯉魚門(戀愛篇)〉的詩中寫道:「鯉魚灣畔浪裏飄,好夫好妻命裏招。」她和張興德交往期間,曾到鯉魚門遊玩,原來當時,陳麗嫦已經芳心暗許。
1967年大年初二,陳麗嫦的父母帶着她到伯娘家中拜年,那次是她和張興德第一次見面。她的伯娘是張興德的鄰居,自幼看他長大,深感張為人忠厚老實,已屆34歲仍未結婚,便與陳麗嫦的母親一起策劃一次相親。張興德第一次見到陳麗嫦,便被她深深吸引着,但在陳麗嫦眼中,張興德就是一個平平無奇的男生。她的母親卻對張興德十分滿意,不斷稱讚道:「他為人老老實實,又會駕車,有一門手藝,應該很可靠。」
德哥細說情無偽,麗嫦心裏亂如麻。自古良緣憑天賜,半因人力半由天。
男方真誠所致使女方動情
陳麗嫦坦言:「我本來不打算結婚。」原來,她覺得自己身材矮小,不盡完美,憂慮男人會花心,嫌棄她。最後能與張興德修成正果,大概是張真誠所致。她在詩中寫道:「德哥細說情無偽,麗嫦心裏亂如麻。自古良緣憑天賜,半因人力半由天。」
當時,陳麗嫦家境較好,住在中環的私家樓,家中有一部電話,而張興德則沒有家居電話,他便經常跑到公共電話亭,撥電話給陳麗嫦,約她去街。每次約會,張興德對陳麗嫦亦是無微不至,會陪她看她愛看的謝賢、陳寶珠的電影,駕貨車接送陳麗嫦回家,「有幾次,愛面子的他更向朋友借來一部私家車接我。」陳麗嫦笑着拍打張興德的肩膊。
數個月後的一天,張興德送陳麗嫦回家期間,二人沿着堅道走到一個公園,他鼓起勇氣,拖起陳麗嫦的手,陳麗嫦紅着臉,掙扎了一下,想甩開他的手,又捨不得甩開,猶豫之中,張興德已握着她的手,把她送到樓下。「當時內心有很多想法,對他頗有意思,但又想認識深入一點才正式交往。」說着,她害羞地用手掩着嘴巴笑,而張興德亦害羞得漲紅了臉。
二人正式開始交往時,剛好發生「六七暴動」,期間港英政府實施「宵禁」。有天,張興德和陳麗嫦約會期間,正爆發騷亂,全城戒嚴,他們所在的九龍城一帶街上一片寂靜,沒有人、沒有車、沒有一絲聲音。陳麗嫦無法回家,張興德便把陳麗嫦帶回自己家中,渡過一夜。
張門少爺人忠厚, 陳家千金性淑嫺。 聯結佳藕自天成, 婚筵親朋悅興樓。
簡單婚禮 寄託半生
二人交往年半後,便於1968年8月結婚。陳麗嫦寫下〈花月佳期〉一篇,「張門少爺人忠厚,陳家千金性淑嫺。聯結佳藕自天成,婚筵親朋悅興樓。」細說結婚時的郎情妾意。婚禮並不鋪張,陳麗嫦只穿上一襲裙褂,帶一枚戒指,便把自己的下半生交託給張興德。
婚後,二人可謂吃盡苦頭。陳麗嫦在詩中寫道「厄運重重多波折,東奔西跑碰機會」,形容張興德在婚後奔波勞碌的樣子。當時,張興德為了謀生,每日凌晨四時便起床,駕四轉貨車,運送魚、雞、豬及飯盒。「最辛苦是年三十晚,需要通宵運送雞隻到街市,連吃飯、睡覺的時間也沒有。」在丈夫辛苦工作時,陳麗嫦亦會跟車,與丈夫一起搬運貨物。
丈夫沉迷賭博 婚姻陷入冰點
可是艱苦的日子、纍纍的貨物終究壓垮了張興德。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他開始沉迷賭博。自1981年起,他便經常於深夜時段流連在小西灣的小巷中,與街坊打麻雀、十三張、賭馬,甚至因賭博而徹夜不歸家。縱使沒因賭博而傾家蕩產,但此事已足以使二人的婚姻陷入冰點,「當時日日吵架,差點要鬧離婚。」
張賭快戒除, 興隆生意旺, 德哥嫦健康。
陳麗嫦知道再多的言語也不能打動張興德,便把語言化作文字,在張興德生日那天,在利是封上寫上一首詩:「張賭快戒除,興隆生意旺,德哥嫦健康。」勸告張興德戒賭。適逢一次張興德在賭十三張期間,見到有人出術,恍悟賭博之害,從此便戒去賭癮。日前一億的新年金多寶,張興德也沒有買,他說「做人最重要知足,金錢足夠花費就可以,要那麼多有甚麼用?」而陳麗嫦亦在詩中感歎:「世情看透是冷暖,金錢萬惡又萬能。」
英雄不敵病傷纏,病癒容貌漸改變。
丈夫做手術 婆婆:以為出事
揭到簿的後半部份,陳麗嫦在其中一首詩中寫道:「英雄不敵病傷纏,病癒容貌漸改變。」原來,沉甸甸的貨物不但一度壓垮了張興德的心靈,也壓垮了他的身體。
幾年前,張興德突然感到胸口悶痛,到醫院檢查後,醫生說他的心臟有血管堵塞,需要馬上接受「通波仔」手術。平時一、兩小時便完成的「通波仔」手術,那天竟做了四小時。「我當時嚇壞了,以為他會出事,手不停地抖,眼淚止不住地留出來。」陳麗嫦心有餘悸地握着張興德的手說。
嘗盡了甜酸苦辣,二人之間已毋須用言語、文字寄意,因為再多的言語、文字也抵不過簡單的陪伴。一次,張興德要由小西灣過海到九龍醫院覆診,陳麗嫦就扶着他的手肘,一步一步地走,每十五分鐘便停下來休息一次,餵他喝水,替他整理衣服,休息夠了再上路,約一小時的路程,他們花了三小時才到達。
一起走漫漫人生路 婆婆:我做佢「拐扙」
訪問過後,記者與張陳夫妻到樓下散步,陳麗嫦一如既往地一邊拖着張興德的手,一邊攙扶他的手肘,讓張興德把全身的力氣都加在她身上,令本來已經矮小的她顯得更加矮小,但婆婆笑言:「既然他不喜歡用拐杖,那麼我就做他的拐杖。」
看着二人拖着手,邁着蹣跚的腳步慢慢向前行,時間彷彿回到1967年那個夏天,二人也拖着手,由堅道走回家,由年輕走到白頭。
【周五心意運動】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為基層送上溫飽,01心意呼籲您支持【新福事工協會】 ,每$50就有1個基層家庭獲3日短期食物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