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神功戲.圖輯】大澳戰前傳統堅持至今 藝術家紀錄幕後光景
撰文:徐嘉蒓
出版:更新:
神功戲到底是何物?是表演給鬼魂的大戲嗎?只有盂蘭節才上演?非也,神功戲是指因神誕、廟宇開光、鬼節打醮和傳統節日而上演的中國戲曲,是酬神祭祀的重要部分,也保留了不少粵劇的古老傳統,通常是由社區團體籌辦演出。既娛神,又娛人。
在本港,大澳這一條漁村,雖然漁業早已式微,但由戰前至今,居民仍會組織廟會,搭建戲棚上演神功戲。大澳每年仍上演三台神功戲。分別在福德宮土地爺爺寶誕(農曆正月廿日)、汾流天下聖母寶誕(農曆四月二十三日)及寶珠潭楊公侯王寶誕(農曆六月初六日)。
本地藝術家黃曼玲(Irene Flanhardt)以三年時間,捕捉在大澳上演、來自三個戲班,共六齣神功戲的台前幕後情況,並輯錄成新書《風光背後》。在兩年拍攝籌備過程中,她曾閱讀過不少文獻,參考有關粵劇書籍,也曾及向劇團經理、演員及工作人員討教,又訪問大澳居民,整理出神功戲鮮為人知的一面。
在本港,大澳這一條漁村,雖然漁業早已式微,但由戰前至今,居民仍會組織廟會,搭建戲棚上演神功戲。大澳每年仍上演三台神功戲。分別在福德宮土地爺爺寶誕(農曆正月廿日)、汾流天下聖母寶誕(農曆四月二十三日)及寶珠潭楊公侯王寶誕(農曆六月初六日)。
本地藝術家黃曼玲(Irene Flanhardt)以三年時間,捕捉在大澳上演、來自三個戲班,共六齣神功戲的台前幕後情況,並輯錄成新書《風光背後》。在兩年拍攝籌備過程中,她曾閱讀過不少文獻,參考有關粵劇書籍,也曾及向劇團經理、演員及工作人員討教,又訪問大澳居民,整理出神功戲鮮為人知的一面。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