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爆老人界】通曉中港台麻將 七旬婆婆偏愛以色列麻將:愛計數

撰文:黃文軒
出版:更新:

在社區中心的一隅,長者們專注望着桌上形形色色的卡牌,擺出如「打麻將」般的姿態:摸牌、出牌、打完再洗牌。
驟眼看去儼如麻將,不過這副形表酷似麻將的卡牌其實叫魔力橋(Rummikub),近幾年在大小朋友間流行起來。其中一個為此玩意著迷的,是72歲的湯婆婆,社區中心的職員都笑稱她是中心內的魔力橋「總教練」。湯婆婆說,她雖通曉上海、台灣及香港麻將,卻偏偏鍾情於這個有「以色列麻將」之稱的魔力橋:「魔力橋仲好玩過麻將!」
攝影:歐嘉樂

說婆婆是魔力橋的總教練,一點也不賴。她見記者對此牌玩法摸不著頭腦時,便立刻「Miss上身」:「三隻牌一齊就可以破冰、破冰完先可以出牌,出牌唔好畀人拆到你牌,要留返機會畀自已......」

湯婆婆今年72歲,少年中心的小學生都叫湯婆婆做「湯婆」。她把魔力橋打至出神入化,社區中心的職員都笑稱她是中心內的魔力橋「總教練」。

魔力橋是什麼?
魔力橋(Rummikub),是一種適合2至4人的桌上遊戲,由以色列人Ephraim Hertzano於1930年設計,由於其四方牌形與中國麻將相似,因此又有「以色列麻將」之稱。魔力橋包含104張數字牌及二張百搭牌。第一次出牌者必須先「破冰」,即排出3隻或4隻相同數字而不同顏色的牌,或「順牌」(最小3隻或以上相同顏色且相連的牌),三隻牌總和必須達30分或以上。完成「破冰」後,出牌者可將手上的牌與已打出的牌,組成3隻以上的新組合繼而打出,最快出光手上的牌的人獲勝。

如潘朵拉的盒子

湯婆婆全名湯一永,今年72歲,五年前一天,湯婆婆如常到老人中心參與活動,有婆婆卻帶來了一個從未見過的小盒子,上面寫上她看得一頭霧水的英文字--Rummikub(魔力橋)。一眾長者還只是頭一回接觸,怎料如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一樣,自此上癮,深陷其中。

魔力橋(Rummikub),是一種適合2至4人的桌上遊戲,由以色列人Ephraim Hertzano於1930年設計,由於其四方牌形與中國麻將相似,因此又有「以色列麻將」之稱。

麻將玩法無一不曉

湯一永通曉台灣、上海及香港麻將,卻偏偏只鍾情此以色列麻將,何解?「中國麻將要盯死下家唔好畀佢機會,又要睇實上家做咩牌,但你都係靠猜測估估吓,魔力橋就唔同啦!」說起魔力橋她兩眼即發光發亮,「玩魔力橋,檯面上嘅牌可以重新組合,又要用腦,我好鍾意!」她坦言擔心會有老人痴呆,希望透過打牌計數,可以預防勝於治療。

自從五年前在老人中心接觸過魔力橋後,湯婆婆便迷上這副數字卡牌,一星期有四日都會到社區中心「開檯」。

是一場數字遊戲

要玩魔力橋,每次出牌都是數字與邏輯遊戲,分分秒秒都在計算中、計數差一點也學不精。湯一永說,當年她在上海出生和讀書,年少時一心想學醫,於是拼命把數學唸好,「我知道做醫生數學要好叻,所以細個開始我就特別鍾意計數。」她在內地要考上大學,通常要求數學科達90或100分以上,她自言數學成績「誇啦啦」:「我讀書時數學成日都拎百幾分!」她憶起年少時的自己還有點驕傲,「可能因為咁我對數字特別敏感。」

大學考不成變農民

當年她還是高中生,小妮子正滿心歡喜準備考大學,卻正遇上文化大革命。入大學夢碎,高中畢業後得投身社會,「我被國家分配去安徽種田,做農民,書都冇得讀!」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她才返回上海工作,34歲隨丈夫來港,輾轉做過便利店、餐飲店,還當過辦公室助理,工作與數字統統無關。沒想到退休後,把她再次與數學連繫一起的,竟是一副桌遊。「幾何圖形其實與魔力橋雷同,「你可以咁樣走(計算),都可以用第二種方法走。」

湯一永通曉台灣、上海及香港麻將,卻偏偏只鍾情於在五年前接觸的「以色列麻將」魔力橋。

教出個全港第四名

在老人中心學懂魔力橋玩法後,自此一星期有四日,她都會到社區中心與其他長者或小朋友「對戰」,甚至買一副私家牌,「嗰陣書局仲未有魔力橋賣,我特登跑去玩具反斗城買咗一副迷你版嘅魔力橋,等我去旅行嘅時候可以搵人玩!」每次有小朋友好奇走來,她都會自動化身成魔力橋桌遊導師,教對方如何玩,來者不拒。像四年前,當時仍讀小二的李東照偶爾間便拜了湯婆婆為師,「學藝」數年後,去年在全港魔力橋大賽中勇奪全港第四名,他們的故事,詳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