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牛媽」稱貝澳兩村最後母牛將被絕育 發動一人一信救水牛

撰文:孔繁栩
出版:更新:

漁護署每年都會為流浪牛進行絕育手術以穩定牛隻數量。嶼南水牛學會主席梁韶華(「牛媽」)今日(23日)指,得悉漁護署將會到大嶼山貝澳羅屋村及拾塱村為兩隻成年水母牛進行絕育,只遺下不足1歲的牛B女,她擔心一旦僅餘牛乸也遇不測,十年後水牛在大嶼山消失,因此發動「一人一信」希望漁護信「救救水牛」。

拾塱最後一隻未絕育母牛呠呠4歲及其3個月大女兒必必。(梁韶華提供相片)

全大嶼山在18年間 跌至100隻水牛

梁韶華表示,大嶼山水牛數字在過去18年間急劇下降,現時整個大嶼山約有100隻水牛,大部份經已老邁,缺乏生育能力,她指羅屋村現時有一隻4歲母牛及7個月牛B女,另有一隻2歲牛女,而拾塱村就有一隻4歲母牛及3個月大牛B女,今次絕育行動涉及兩條村的母牛,「佢哋喺澳洲請咗個獸醫返嚟,出名快手,一日可以『閹』100隻牛」。

憂十年後水牛絕迹大嶼山

梁韶華指出,水牛數目一直減少,每當天氣轉冷,都會有一批水牛凍死,間中亦會發現水牛中毒「七孔流血」斃命,亦有水牛被汽車撞死,她擔心如果每條村只餘下一至兩隻牛乸,「萬一連剩低嗰隻都有意外就絕後啦」,憂慮十年後水牛絕迹大嶼山。

她指政府多次提出推動南大嶼保育,相信市民樂意與牛共融,但如果牛隻逐漸消失,大嶼山將會失色,因此期望發動「一人一信」,去信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梁肇輝「救救水牛」。

根據漁護署流浪牛管理計劃,如果不採取任何控制措施,流浪牛的數目將會無止境地增加,若棲息地逐漸向市區遷移,繼而對公眾造成滋擾,例如衞生問題、引致交通擠塞或意外等,為流浪牛進行絕育手術是穩定流浪牛數目所採取的其中一項主要措施,2022年本港約有940頭黃牛和180頭水牛,水牛較2018年增加約20頭。

漁護署稱大嶼山水牛撞傷市民個案呈上升

漁護署回應稱,為野外牛隻進行絕育手術是該署控制野外牛隻數目以減少市民與牛隻之間衝突其中一項主要措施,而近年大嶼山水牛撞傷市民的個案呈上升趨勢

漁護署:大嶼山仍有部份雌性水牛沒絕育

該署指,為保障公眾安全,已加強對大嶼山水牛的管理,相關措施包括搬遷具攻擊性水牛,以及為更多流浪牛進行絕育手術。漁護署又指,現時大嶼山仍有部份雌性水牛沒有進行過絕育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