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策略研究倡洪水橋建新樞紐 參考倫敦國王十字車站一站式設計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運輸署2021年底展開《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運輸及物流局文件交代最新研究進展,指初步擬訂四個運輸策略概念,包括「建設新一代運輸交匯樞紐」等,計劃以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作為新界西北「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目標今年年底提出《策略性研究》下的初步運輸策略藍圖。

研究亦提到,計劃參考內地及海外經驗,包括英國倫敦國王十字車站、中國重慶沙坪壩站及新加坡裕廊東綜合交通樞紐,建立能提供一系統設施及服務的多元化交通樞紐,滿足乘客出行及生活需要,創造以交通樞紐為重心的經濟圈和生活圈。

另建議在汀九橋南行線推展智慧公路先導計劃,優化該路段的交通管制及監察系統,藉此機會將現有路肩永久轉為行車線,避免青朗公路與屯門公路連接路的車輛需要在汀九橋南行線匯合時擠塞問題。

洪水橋站現預計2024年動工,2030年建成,較原定計劃推遲3年,建造時間亦翻偣。(資料圖片)

策略:完善大灣區一小時通勤網絡

運輸及物流局今(11日)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交代《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初步分析結果,確立政府日後運輸政策方案應以以公共交通為本的運輸政策,並採用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升乘客體驗;致力提升跨界交通服務及設施,完善大灣區一小時通勤網絡;及擁抱先進運輸科技、發展智慧出行。

文件提到,綜合確立方向,研究歸納出四個運輸策略概念,包括「建設新一代運輸交匯樞紐」、「額外引入按需求提供的公共交通服務模式」、「推動自動駕駛車輛發展」及「邁向智慧公路管理應用」。

重慶沙坪壩站及新加坡裕廊東綜合交通樞紐也納入參考

研究在建設新一代運輸交匯樞紐着墨最重,提到參考內地及海外經驗,例如中國重慶沙坪壩站、英國倫敦國王十字車站和新加坡裕廊東綜合交通樞紐後,留意到該些公共交通設施不不僅是一個車站,同時能夠提供一系列設施和服務的多元化交通樞紐。

倫敦國王十字車站(AP)

交椅洲人工島也適合建新一代運輸樞紐

研究認為,香港可參考上述例子,按「一地多用」的原則建設新一代運輸交匯樞紐,帶動周邊發展及提升地區的潛力。新一代運輸樞紐應位處策略性發展中心、方便接駁鐵路及其他公共交通服務,且有提供泊車轉乘設施及相關配套;及設有具完整交通信息的數碼資訊平台。

該局又特別提到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及交椅洲人工島,均適合建設新一代運輸樞紐,例如洪水橋將連接屯馬線、港深西部鐵路及明日大嶼「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等,可發展成結合跨界及本地公共交通服務,擴大港深一小時通勤網絡的覆蓋面,配備泊車轉乘、單車及電動可移動工具停泊位置等配套設施,提供實時信息,並結合購物及餐飲設施等。

該局提到,可把握洪水橋與「明日大嶼」新發展機遇,引入「按需求提供的公共交通服務模式」,即利用科技靈活調配不同載客量車輛、班次和彈性規劃行車路線的公共交通營運模式,乘客只需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提出行程需要。營辦商收集訊息後按實際需求調派合適的車輛接載,。

▼明日大嶼最新概念圖▼

+6

至於在自動駕駛方面,研究稱會繼續留意內地和海外相關發展,務求使香港在自動駕駛發展可與內地及世界主要城市接軌,亦建議香港應以共享自動駕駛為主導方向,並繼續發展「車聯網」等。

研究也建議引入智慧公路管理概念,借助流動通訊網絡、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人工智能等逐步提升現有的交通管理系統,構建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平台;也可透過提升交通管制及監察系統,應用新的行車模式,例如利用路肩行車,以期在有限道路空間的限制內提升道路容量,例如未來興建的11號幹線青龍大橋及交椅洲人工島對外連接主要幹道等。

汀九橋。(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倡新幹道行車道增設施可變逆向車道

該局亦希望在新建主要幹道,在行車道的相反方向設置相同設施,以配合可變逆向車道方案的運作,當有嚴重擠塞又無替代行車路線情況下可利用中央分隔帶預留的出入口,允許一條或多條分隔車路的車輛使用於相反方向的行車道。

研究建議在汀九橋南行線推展智慧公路的相關先導計劃,優化該路段的交通管制及監察系統,藉此機會將現有路肩永久轉為行車線,避免青朗公路與屯門公路連接路的車輛需要在汀九橋南行線匯合時引致的車流匯合問題,亦可將整段汀九橋南行的行車道由三線改為四線來提升道路容量,配合其上下游的四線行車安排。

運輸局稱,正就研究下的建議進行籌備工作,包括尋找適合建設新一代運輸交匯樞紐的策略性位置、研究提供更多泊車轉乘設施,且正積極籌劃在個別試點推展自動駕駛車輛的試驗計劃,以期在下一步測試利用自動駕駛車輛行走公共道路,並提供交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