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廠O‧PARK3胎死腹中 環境局:石崗選址不適宜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拖延多年的垃圾徵費預料今年底實施,政府近年推出廚餘收集計劃,以配合垃圾徵費,惟繼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PARK2」須延期啟用外,環境及生態局最新文件顯示,「O.PARK3」亦胎死腹中,當局表示,研究結果顯示,元朗石崗的擬議選址並不適合發展廚餘廠,又指廚餘預處理及「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技術更具成本效益及佔地較少,故日後會集中發展相關設施。

環境及生態局和環境保護署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指,政府擬擴建大埔污水處理廠的相關設施,分階段擴大每日處理量,由首階段的每日約300公噸至最終階段的約500公噸。另外,沙田污水處理廠的「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試驗計劃亦預料在今年內啟用,每日可處理50公噸廚餘。當局指,政府亦計劃在未來新發展區設立廚餘處理設施,以及在污水處理廠設立「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設施。

政府在2014年公布,會在8年內興建5至6間有機資源回收中心,首兩間已先後啟用和動工,當局去年表示,O.PARK3的顧問研究已完成。最新文件披露,研究結果顯示,擬議的元朗石崗選址並不適合發展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並指廚餘預處理及「廚餘/污泥共厭氧消化」技術更具成本效益及佔地較少,故日後會集中發展相關設施,以處理廚餘。

文件提到,本港每天產生約3,000多公噸廚餘,根據其他城市的經驗,可收集處理的廚餘平均約為總廚餘一半,而當局預料在2030年代中期,本港處理廚餘的能力每日約1,500多公噸,認為現時規劃足以處理所有可收集的廚餘。

至於位於北區的O.PARK2的進展,文件指該廚餘廠將可於2024年投入運作,並可處理300公噸廚餘。另外,當局亦已逐步試驗,每天將約10公噸的豬隻廢物運送到環保署的O.PARK1或渠務署的污水處理廠處理,以厭氧消化技術妥善分解豬隻廢物,過程中還可以生產生物氣,再轉化為再生電力,預計於今年每日可最少為堆填區減少10公噸的豬隻廢料總量,即佔整體約四份一。當局指,目標是在2024年O.PARK2開始運作時,完全以厭氧消化技術處理豬隻廢料,不再須於新界東北堆填區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