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廈劏房愈劏愈細最嚴重1劏45 團體形容住戶如「工廈寄生族」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工廈劏房由於租金相對較低,是不少基層居民的選擇,惟其安全、衞生成疑,更有「愈劏愈細」趨勢。有團體指出,現時工廈單位的分間單位平均數達16.5個,更有單位「1劏45」。該類工廈劏房除需共用廚廁,亦沒有窗戶,團體質疑環境條件並不宜居。
團體又指,有逾四成工廈住戶表示在單位內收不到電話訊號,比一般劏房住戶更加隱蔽,住戶亦需擔心會因當局執法行動逼遷;形容住戶情況有如韓國電影《上流寄生族》的主角般,是「工廈寄生族」。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於今年7月至8月期間,以電話及家訪的方式成功訪問80戶居於葵涌區工業大廈的住戶。(呂諾君攝)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於今年7月至8月期間,以電話及家訪方式成功訪問80戶居於葵涌區工業大廈的住戶。調查結果顯示,住戶反映的工廈劏房單位,分間單位平均數達16.5個,較去年同類調查所顯示13.2個,再多出3.3個。在調查中,分間數目最高的工廈劏房,是「1劏45」一個單位分間出45個房間。至於工廈劏房單位實用面積平均呎數則為177呎,亦比過去同類調查報告所顯示的201.5呎更小。

調查發現,67.5%受訪工廈劏房住戶稱,因單位沒有窗戶或窗戶長期不能打開,導致室內通風侷促;61.2%受訪者則表示單位沒有獨立廚房,不便煮食;有43.7%受訪者需與其他住戶共用廁所,而廁所平均與12.2戶共用。

調查亦發現,42.5%的工廈住戶表示在單位內收不到電話訊號,難以使用電話通話及數據功能聯繫外界,及第一時間接收最新資訊。

+2

工廈劏房戶陳先生︰面積60平方呎劏房月租4000多元

工廈劏房住戶陳先生表示,過去20年來都住在工廈劏房,約5年前因屋宇署執法行動,他需搬到現時住處。他透露,現在居住的單位面積約60平方呎,業主將一個面積700平方呎單位劏為6間,業主將面積最大的一間,佔約200平方呎的劏房用作貨倉,剩餘5間用作劏房租出。住戶需共用廚廁,其兒子亦住在另一間約60平方呎的劏房。

任職保安的陳先生指,工廈劏房單位租金4000多元,佔其收入約三分一,數年前他被屋宇署「逼遷」時,都有嘗試申請政府「因屋宇署執法行動而須遷出工業大廈非法住用處所」的搬遷津貼,卻因超出入息上限而不獲批,「20幾戶之中,得兩、三戶拎到,金額仲要好少。」陳認為事件令他經濟壓力增加、心理負擔也很大。

工廈劏房戶呂女士︰住緊嗰度成層都係劏房

另一名工廈劏房戶呂女士,獨居於面積170多平方呎的單位。她說,起初因工廈劏房租金較低、面積較大而入住,惟其後發現環境很差,「住緊嗰度成層都係劏房!一開窗就見到老鼠!電話又冇訊號,渠管又有異味!」她希望政府增加房屋供應,並增加工廈劏房「逼遷」津貼額,讓他們應付搬屋開支。

團體促全面檢討並改善清拆及安置政策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認為,調查中可見業主把劏房「愈劏愈細」、工廈劏房有逐漸「私樓化」情況,而雖然租管條例已於去年一月生效,有近八成工廈住戶未知租管條例涵蓋工廈,條例要求住戶主動舉報,成效亦備受質疑。

聯盟又指出,工廈劏房住戶往往受政府清拆執法行動影響,搬遷開支亦是其中一個沉重負擔,建議政府將關愛基金內,為工廈劏房住戶因執法行動搬遷的津貼恆常化,並增加津貼額及放寬申請資格,減少工廈劏房戶搬遷的經濟壓力。聯盟續指,當局長遠應全面檢討並改善清拆及安置政策,確保能為受影響工廈劏房住戶,提供適切經濟及安置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