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過渡性房屋改用橫向佈局 增窗戶設光廁 最快一年內完工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仁愛堂洪水橋過渡性房屋項目「仁愛居」日前舉行動工儀式,是市建局首個提供技術支援的過渡屋項目。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26日)發表網誌,稱傳統的過渡房屋一般採用「直向型」佈局設計,但今次會將組件改以「橫向型」佈局,以增加窗戶的總面積,有助加強天然通風,並能提供「梗廚」及「光廁」。
他預計,在各項壓縮流程的工序後,項目最快在12個月內完工,較一般規模相近的過渡房屋項目快一至兩個月。

「仁愛居」是市建局首個參與規劃設計的過渡性房屋項目,落成後將提供410個過渡房屋單位,市建局正爭取項目在一年內完工。(市建局圖片)

韋志成指,傳統過渡房屋一般採用「直向型」佈局設計,每層單位緊密並排而成,大門和窗戶一般設在長型組件的兩端,兩者距離較遠,而可以設置窗戶的空間亦有限。他形容,有關佈局不利通風,部份單位甚至採用「黑廁」的設計。

「橫向型」三人單位 窗戶面積為「直向型」3倍

因此,團隊今次將組件改以「橫向型」佈局,將盡用牆身設置窗戶,增加窗戶的總面積。他以一個約250平方呎的三人單位為例,「橫向型」單位的總窗戶面積可達約50平方呎,是「直向型」單位窗戶面積的3倍。

他指,設計大幅縮短單位由大門至窗戶的距離,有利陽光照射到單位不同地方,而增加窗戶數目還有助加強天然通風,減低開啟冷氣的需要,節省電費開支。

市建局指,傳統的過渡房屋一般採用「直向型」佈局設計,佈局不利通風。(市建局圖片)
市建局改以「橫向型」單位設計,增加單位採光度。(市建局圖片)

設梗廚及光廁 單位內籠闊度提升至約2.5米

韋志成表示,日後一人至三人單位均會設「梗廚」,故毋需安裝煙霧感應器及消防花灑頭等消防裝備,可省卻安裝及消防驗收時間,而廁所方面,亦可提供有窗戶的「光廁」。

此外,在運輸署批准下,日後將應用較闊的貨櫃,以運送單位闊度達2.8米的組件,並將扣除牆身厚度後單位的內籠闊度提升至約2.5米,方便放置家俱。

洪水橋過渡房屋設有「梗廚」及「光廁」。(市建局圖片)
+14

髹上製冷塗層為建築物降溫 公共走廊設吹風機

他說,日後樓宇的天面(建築術語,通常指樓宇頂部)將髹上製冷塗層,為建築物帶來降溫效果,讓頂層單位的室溫相對室外可以下降3至5度。此外,團隊亦在項目內的公共走廊增設多部吹風機,加強空氣流通。

至於設施方面,地面空間將提供兒童遊樂場、羽毛球場,乒乓球枱、以及在休憩場地提供WI-FI服務。工程團隊亦會在合適位置,設置一個面積約50平方米的多用途活動室、共享雪櫃及食品存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