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入伙40年以上、公屋閒置單位達874個 團體促改裝成中轉屋

撰文:莫家文
出版:更新:

現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6.1年,創23年新高,但多條舊式公共屋邨竟出現有屋冇人住的怪現象。有關注基層住屋組織調查發現,全港45個入伙年期達40年或以上的公共屋邨有多達874個空置單位,近一半空置超過1年或以上,當中以順利邨空置單位最多,達到110個。組織批評政府「獨沽一味」將所拆遷天台屋劏房戶或即將重建的石籬中轉屋住戶遷往屯門中轉屋或臨時收容中心,促請與其有公屋單位長期閒置,應改建成中轉屋應付實際需要。

順利邨成全港最多閒置單位的舊屋邨

關注安置政策連線向房署索取公共屋邨公開資料,發現全港13個地區合共45個入伙年期達40年或以上的公共屋邨,合共有874個空置單位,當中以觀塘區最多,達到317個,其次為葵青區,有154個單位,若以單一屋邨計算,觀塘順利邨成為全港最多閒置單位的屋邨,有110個閒置單位。

若按閒置單位空的空置年期計算, 50.9%全港空置單位年期為一年以下,其餘49.1%即429個單位空置高達一年或以上,有15.9%單位空置2年以上。在874個空置單位當中,涉及凶宅原因而空置的單位有198個,佔整體空置率的22.7%。而涉及「先天原因」而空置的單位,例如單位内有位置設計對殘障人士構成障礙、單位位於4樓以上而且全座沒設有升降機、或單位需要定期讓工程人士進入檢查屋頂排骨樓板工程設施、單位近排煙道或冷氣機房或垃圾房等,則有735個,佔整體空置率84.1%。

連線成員何家安表示,數據顯示大部分閒置單位涉及先天性結構因素而空置,打破大眾慣常認定「長期空置即是凶宅」的迷思,當居民獲配屋上樓時,以長住為考慮下,多不選擇有關單位,而874個空置單位已等同過去10年公共租住房屋平均建屋量的6.63%,認為空置單位是十分重要的房屋資源,相關部門理應配合不同房屋需要的人士,好好運用該批單位,讓有需要人士作安居之所。

天台屋清拆 一家三口被迫遷往臨時收容中心

前天台戶凌女士表示,她與兩名就讀中學的子女,大約兩年前經朋友介紹租住荃灣一間天台屋,原本想着天台屋租金較劏房便宜,可減輕生活負擔,然而去年1月突獲業主通知已向法庭申請收樓令,要求她們一家同年3月搬走,由於無多餘錢租住同區劏房,只能待執達吏收樓獲安排往屯門臨時收容中心暫住。

她表示靠任職清潔散工養家,收入不高,她嘗試在荃灣找尋合適劏房,但一個100呎單位租金至少索價5,000元以上,無力負擔,只好往臨時收容中心居住半年,最終獲安排轉往屯門中轉屋,目前一家人要由屯門乘車1小時跨區上學上班,交通費較高,加重家庭經濟壓力。

街坊:寶田邨有中轉屋同普通公屋戶,點解其他唔得?

任職飲食業的Grace表示,靠自己一個人獨力供養兩名子女,礙於收入只能以7,000元租住葵青一個面積約300呎的天台屋,並正輪候公屋上樓,原本她打算自食其力,但早前已收到屋宇署發信通知,勸喻業主清拆天台僭建物,令她感到徬徨,直指她目前可以原區上班,若搬往屯門臨時收容中心,等同剝奪她一家人的生活圈子,遷往一個比天台屋更差的環境,令她無法接受,認為政府應改建公屋空置單位轉為中轉屋。「政府善用空置單位,至少求個容身之所,即使(個單位)近垃圾房都願意。」

輪候公屋達14年的許先生,目前仍居住在石籬中轉屋單位,去年底獲房署通知今年5月前需遷往寶田中轉屋,他已有三次「睇樓」機會,目前已放棄一次,「揀來揀去都係只有寶田。」他引述葵青區空置超過1年或以上、入伙40年以上舊屋邨單位有94個,但目前不合上樓資格的石籬中轉屋住戶只有30多戶,空置單位數量能滿足需要,促請政府從善如流。「屯門寶田邨唔係只有中轉屋用途,佢同時有普通公屋戶,點解其他其他屋邨(空置單位)唔可以融入中轉屋用途呢?」

關注安置政策連線成員陳偉雄表示,空置公屋單位屬珍貴資源,應加以善用,促請改建成中轉房屋。(莫家文攝)

關注安置政策連線成員陳偉雄表示,各區公屋樓齡40年或以上空置單位數量合共874個,建議這些彌足珍貴的公營房屋資源應加以善用, 善用公屋空置單位,改建成為中轉房屋,提供予受政府清拆及執法行動影響的居民,同時研究將舊屋邨如葵盛西邨、麗瑤邨、蝴蝶邨、隆亨邨及順利邨等「儲物室」、「空格房」改裝成住屋單位的可行性。

他又指香港安置政策自2002年過後已多年未作全面檢討,有需要進行全港性大規模調查,統計全港違法居住單位數目,包括各區的工廈、天台屋、平台僭建劏房單位及沒有入則的劏房數目,再進行公眾諮詢,向可能受影響的住戶徵求意見,政府才可制定目標,具體作出政策規劃及財政安排,根本性地改善現時形同虛設的安置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