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女生走入理髮店「打雜」 改變工作生涯規劃:希望多啲接觸人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到大型商業機構當實習生是不少人的夢想,一名藝術女生Victo,卻選擇走入深水埗的理髮店,跟着有19年剪髮經驗的Stanley做實習。一如髮型屋的「學師仔」,實習生也是由低做起,Victo每天需應付掃地、接電話、替客人掛衣服等看似是「打雜」工作,Victo卻從髮型師身上學到如何與客人交流,亦影響了她對未來工作生涯的想像。雖然實習時間不長,但這段經歷能讓Victo在大南街的文青小店以外,真正發掘到深水埗在地、街坊的另一面。

修讀創意藝術的Victo,早前選擇了走入深水埗的理髮店當實習生,從掃地、收銀、摺衣服做起。(「心浪潮@深水埗」提供圖片)

修讀創意藝術的Victo,對髮型師手藝的興趣源於一次展覽。Victo表示,當時的展覽需用碎紙做成小狗模樣,發現剪紙時要營造層次感並不容易,於是開始觀察不同髮型師的手法。其後她留意到「心浪潮@深水埗」計劃中,有選項是到理髮店Neighbor Barbershop進行「師徒制」工作實習,於是便開始參加。

Victo指,自己從小到大都由父母操刀剪髮,只在約7歲時到過一次理髮店,因此對內部的環境和工作都不太熟悉,起初也有「怯場 」。「最深刻係Stanley同我講:你要觀察其他barbers(理髮師)點樣服務客人。」從未想過成為理髮師的她,從掃地、收銀、摺衣服做起,觀察客人的類型,觀察該區的Barber文化,在去年12月至本年1月的實習期間,Victo經歷過農曆新年前髮型屋最忙的時間,「10小時內不斷有客人嚟,我哋要認住邊個客人着邊件衫,掛起之後走嗰時好有禮貌咁畀返佢哋......做呢啲已經覺得好忙,可想而知要落手剪頭髮嘅人係要幾咁集中。」

實習期間,Victo(後排右)從髮型師身上學到如何與客人交流,亦影響了她對未來工作生涯的想像。(「心浪潮@深水埗」提供圖片)

盼從事社區藝術:比較親切同貼地

Victo參加「心浪潮@深水埗」的目的明確,希望能更在地認識這個社區,她從理髮師身上學到如何與客人如朋友般聊天、互動,每次午飯時跟着同事去「街坊食店」用膳,「過往都係去大南街cafe、睇下藝術品就走,𠵱家知道平時深水埗區做嘢嘅人會去邊度食飯、生態係點樣嘅,亦都學到點樣同人有關聯感同親切感。」這次實習經歷也影響了她對未來的規劃,由過往希望在博物館做藝術行政工作,現時希望做多些社區藝術,「希望多啲接觸人,會比較親切同貼地。」

Neighbor Barbershop店長Stanley擁有19年的剪髮經驗,他致力於保留香港傳統理髮店的服務及情懷,平日也有跟一些「上海舖」(上海理髮廳)的老師傅聯絡,開店時亦選址在新舊交替的民生區域,除了觀塘,深水埗也是其中一個選擇。他表示,Victo在實習初期較為文靜,但工作有條理,也會主動要求學新事物。對於「學師」如何將理髮師精神傳承,Stanley直指,不論是實習生還是學徒都要「由低做起」,「冇理由一個髮型師只識剪頭髮,唔識同人溝通、倒垃圾,咁我不如整個機械人出嚟?」

Neighbor Barbershop店長Stanley擁有19年的剪髮經驗。(「心浪潮@深水埗」提供圖片)

『心浪潮 @ 深水埗』是一個結合文創及社會創新的青年項目,由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Vhk)主辦和香港公益金(The Community Chest of Hong Kong)支持,以為期五個月的工作實習x社區生活體驗,栽培新一 代的創變者。計劃邀請24位年青人,一同走進深水埗區小店及文創單位,進行『師徒制』工作實習,探索自身潛能及 未來就業模式、實踐社區創新計劃,動員青年及跨界合作,建立一個他們想像中的「深水埗」。

24位18至25歲的年青人來自不同背景,有人仍然忙於讀書爬格子;有人決定裸辭尋找理想;有人對前路感到迷茫。 他們熱愛文創,但並非為著那幅「文青旗幟」而來,相反,他們抱著開放求學的心態,與社區不同持份者交流,渴望展 開一趟旅程,探索自己與這座城市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