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電子煙|調查指逾兩成受訪青年吸食電子煙 醫生:完美隱形殺手

撰文:呂凝敏
出版:更新:

本港將於本月30日禁止進口、製造、售賣、分發及宣傳電子煙及加熱煙等另類吸煙產品。有機構與本港大學合作進行調查,了解本港青年吸食電子煙的行為及因素,發現逾兩成受訪青年曾經吸食電子煙,亦有一成半是電子煙現時使用者,他們誤以為電子煙的危害和成癮性不及傳統香煙,情況值得關注。

調查指逾22%受訪青年表示曾吸食電子煙,一成半為電子煙現時使用者。(香港青年協會提供圖片)

《香港青年吸食電子煙之行為及因素研究》是由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與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於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期間合作進行的調查,調查以抽樣自填問卷形式,訪問了1,079名本港11歲至28歲的青年,共有1,025人完成問卷,並於今日(13日)公佈結果。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引述調查指,近一成半受訪青年表示過去30天曾吸食電子煙,較2019年一項相類近研究的4.8%有顯著上升。逾22%受訪青年表示曾吸食電子煙,一成半為電子煙現時使用者。調查亦發現,部分青年對電子煙觀感偏向正面,認為吸食電子煙是愉快的有13.2%、享受的有12.2%、滿足的亦有12.1%。部分青年甚至對電子煙存有誤解,例如有20.8%誤以為電子煙對身體危害比傳統香煙少,以及認為電子煙成癮性低於傳統香煙。

調查中有285名受訪青年有吸煙習慣,有近六成人主要從朋友獲得煙草產品。此外,雖然有近七成七整體受訪青年曾接觸電子煙害處的資訊,但亦有兩成四受訪者從社交媒體、校園或朋友等渠道,接觸電子煙好處的資訊。

青協深宵青年服務單位主任李智廣表示,過去一年曾於街頭接觸約100名吸食過電子煙的青年,只有約百分之五有戒掉意欲。(資料圖片)

平均百名吸食電子煙青年僅5%有意欲戒掉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督導主任李少翠表示,預計政府實施相關法例後,市面未必容易買到電子煙或相關產品,部分商家可能轉到青年較多瀏覽的社交媒體或網上銷售,她建議當局加強網上巡查,打擊不法之徒,並呼籲仍有吸食電子煙習慣的青年,認清新興煙草產品對身體的損害,戒掉吸食香煙的習慣,有需要時應向醫生或社工求助。她亦建議從學校開始加強預防吸煙教育,從他們對吸煙行為的態度、個人想法及自制能力三方面,建立正確健康觀念,特別辨別網上不良資訊及免受朋輩影響,加強他們抗拒誘惑的能力。

青協深宵青年服務單位主任李智廣表示,過去一年曾於街頭接觸約100名吸食過電子煙的青年,只有約百分之五有戒掉意欲。據前線社工觀察,青年吸食電子煙主要是出於好奇、被電子煙的外型及味道所吸引、誤信電子煙能幫助戒煙或不會上癮等。

有青年因香煙價格上調改食電子煙

「Be Smart Youth青年健康生活計劃」曾接觸多個相關個案。24歲阿熊於17歲開始吸食香煙,自2018年香煙價格上調後,他有感香煙昂貴,故改吸食電子煙至今。他主要透過網上渠道購買電子煙,他認為新修訂法例未必對他有太大影響,暫時亦未有戒煙的念頭。

至於23歲的阿比,已吸食電子煙3年,由於身邊朋友都有吸食習慣,他認為可以從中獲取薄利,故在內地尋找供應商,協助朋友代購。他認為新修訂法例主要規管實體或較大型的網上商戶,故不太擔心自己的銷售方式受影響。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系臨床助理教授鍾嘉健醫生指,電子煙所含的尼古丁會令人上癮,對青年腦部發育更可構成影響。而電子煙經高溫加熱或燃燒後,會釋出各種有害的揮發性有機物及相關的致癌物,增加肺部疾病和肺癌風險。亦有研究顯示,即使電子煙在燃燒時產生的煙霧對周遭環境影響較傳統香煙少,但其煙霧同樣帶有尼古丁和致癌物質等,因此對比傳統香煙的「二手煙」,電子煙的「二手煙」甚至「三手煙」更是完美的「隱形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