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政府人員質疑「起唔到」 建築師不服輸打造再生玻璃極光屋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踏入12月,街上滿布各式各樣的聖誕裝飾,但這些裝飾是否只可有短暫生命,換到一剎那的歡呼聲? 三名有「玻璃達人」之稱的年輕建築師,近日在將軍澳廣場打造出一個闊達6米、由超過1,000塊再生玻璃磚製作而成的壯麗冰屋,這些玻璃磚的份量相等於超過2,500個玻璃樽,在燈光下折射出不同顏色光芒,營造極地熣燦感覺之餘,三人更加希望能為曾經作為飲料容器及商店櫥窗的回收玻璃,帶來二次生命。

根據政府數字,2018年廢玻璃容器回收率為16.3%,而在2019年社會事件後環保署曾下令承辦商停收玻璃樽,去年酒吧又一度因疫情需要停業,玻璃樽回收量更是大減。畢業於香港大學建築系的黃鋈暉、陳俊宇、葉希芃(Arnold Wong, Keith Chan 及 Stephen Ip),現時分別在不同建築事務所工作,他們不時參與有關建築及設計的研究、活動、展覽及比賽,當中包括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香港城市/建築雙年展等等,而在眾多物料之中,他們特別鍾情使用再生玻璃。

畢業於香港大學建築系的葉希芃(左)、黃鋈暉(中)和陳俊宇(右),特別鍾情使用再生玻璃作為設計物料。(呂諾君攝)

曾構思以玻璃樽打造回收站但落選

三人之所以要「捨易取難」選用再生玻璃,除了因為不忍見到回收率低下,更深刻的是一次參賽經歷。原來他們在多年前參加了「綠在灣仔」的比賽,在構思回收站設計時,他們想到灣仔區內有很多酒吧,既然每天都有大量玻璃樽棄置,不如好好利用作為建築物料。最後三人設計出一個透光度、空間感十足的回收站,但他們並沒贏到比賽,在頒獎禮上有政府人員質疑:「個idea好好,不過起唔到㗎喎。」三人不服氣,「你又知起唔到,都冇試過。」

+1

Arnold 指,建築師習慣屢敗屢戰,於是不久後他們就去聯絡玻璃廠,開始了不同的設計項目,包括deTour 2020 的獲選作品《再生·玻·螺·遊》和2019年為南豐紗廠設計的再生玻璃塔等。平日回收玻璃樽不會分顏色,為了設計項目,三個人曾親身走入玻璃回收廠,戴上勞工手套將3000個樽分色,「你可以幻想到,當時嘅氣味就係禮拜日朝早蘭桂坊嗰陣味。」他們笑說,也坦言要用再生玻璃作物料其實困難重重,而香港也不多人做,幸得玻璃廠商樂意配合,最後才能成事。

至於今次項目,三人表示,希望能做出與別不同的冬日主題節日裝飾,「疫情下大家都好耐冇去過旅行,我哋三個都有睇過極光,希望可以帶嚟香港,畀大家少少安慰。」他們表示,整個項目歷時達十個月,當中在為玻璃磚調色、提升玻璃含量和增加透光度等方面,均需不斷嘗試和改良。他們希望能透過項目,向社會展示再生玻璃的可能性和空間,「希望有朝一日再生玻璃可以幫到成個城市發展,亦希望再生物料,可以唔單止係回收(downcycling),更加會係升級再造(upcyc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