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獲獎IVE畢業生因兄長立志 投身土木工程及特殊教育界成專才
面對困難,不少人選擇逃避或放棄,但兩名IVE畢業生林文翰與林頌恩用行動證明,成長路上即使遇到不少挫折與苦難,只要朝着標竿直跑,總有出人頭地的一天。文翰和頌恩分別畢業於IVE土木工程及幼兒教育學系,他們的成長經歷與平常人不一樣,但巧合地都因兄長立志,在成長路上自強不息,二人今年獲頒VTC「伍達倫博士紀念傑出學生獎勵計劃」,每人獲發一萬元獎學金,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將獎學金用作裝備自己,將來回饋社會。
初中起獨居 靠歷奇走出情緒低谷
林文翰初中時父親便離世,與年齡相差十年的哥哥相依為命,兄長一早搬離家中,故他一直過着獨居生活。他坦言一開始「連飯都唔係好識煮」,哥哥鼓勵他說,「知道呢條路難行,但你可以畀其他人早啲去適應」。
當時文翰對前路感到十分迷惘,學校老師得悉他的家庭狀況後,建議他參加課外活動,文翰遂開始寄情於歷奇活動,空閒時投入大自然懷抱中,過去幾年不斷體驗各種戶外運動,磨練出鬥志及自信心。勇於接受挑戰的他,亦十分認真看待這幾門興趣,後來更去考取各類牌照,現時持有山藝、歷奇、獨木舟等專業教練牌照,將自己所見所感、知識與技巧分享給他人。比同年人更早獨立的文翰,從未有自怨自艾,樂觀面對生活上一切困境,後來更立志追逐哥哥的步伐,加入工程專業,期望畢業後可與兄長一起在工程界中打拼。
羨慕哥哥親手設計建築物的成功感
現時文翰就讀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相關學士課程三年級,他的求學之路並不容易,令他多年來能堅持下去的,就是「想跟隨哥哥的一份心」。文翰與哥哥年紀相差十年,哥哥是IVE電機工程高級文憑的畢業生,現時擔任工程項目經理及攻讀相關碩士課程。
年幼時文翰留意到哥哥經常繪畫電路圖,他憶述有次兩兄弟一起逛街時,哥哥對他說「嗰棟大廈我之前有落手做」,令他認為可親手設計建築物很有滿足及成功感。工程專業亦可貢獻社會,因此他決定跟隨哥哥的步伐,升讀工程專業。中學文憑試後,文翰先考入IVE修讀基礎課程文憑,再升讀高級文憑,預計在大學畢業後,先在工程界中打拼,累積足夠經驗後再修讀碩士課程進修。
所謂「長兄為父」,文翰對哥哥的感覺也一樣。由於父親早逝,文翰常常會糾結未來的去向,他形容多次靠哥哥的一席話安慰而解除困惑。文翰曾考慮與哥哥一樣修讀電機工程,「有諗過入哥哥公司做,跟佢搵食算」。這條路看似相對易走,但當時哥哥語重心長地着他考慮清楚個人特質與興趣,再三思量下,他認為自己更愛偏重戶外工作的土木工程科,最終因興趣決定忠於自己選擇加入土木工程行業。
兄長、好友有特殊學習需要 從不戴有色眼鏡看待別人
另一名IVE畢業生也是因兒時經歷,啟發她認清未來目標。不少父母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孩時,需要花上更多時間及心力,繼而疏忽自己另一個小孩。但另一位在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家庭長大、VTC「伍達倫博士紀念傑出學生獎勵計劃」得獎者林頌恩(Gloria)卻未曾有過這樣的想法。
頌恩的哥哥有讀寫障礙問題,媽媽在照顧哥哥時會用上較特別的方法,例如運用很多顏色筆及故事書協助哥哥學習。頌恩與哥哥相處融洽,她認為兩兄妹各有長處,在學習、日常生活上都會互相幫忙。大概是因為從小耳濡目染,她從來不會戴「有色眼鏡」看待有特殊學習需要的人,她最好的朋友是聽障人士,需要配戴助聽器,平日頌恩與她相處時需要注意音量大小,亦多以打字交流代替錄音短訊。
在中學階段,老師因留意到她與其他學生有所不同,故特意邀請她照顧較一些有情緒需要的同學,頌恩舉例指,求學時曾遇過不少有情緒病的同學,「只要唔觸碰佢哋嘅底線,你會發現佢哋好有才華,可以喺台上發光」。種種經歷,令頌恩發現自己原來很享受幫助他人的滿足感 ,令她有志投身特殊幼兒教育事業。
對待特殊幼兒需因材施教
中學文憑試後,頌恩報讀了IVE特殊幼兒教育課程,並到一間肢體及智力障礙學校實習,與特殊幼兒上課時,不少人或會質疑「佢哋連支筆都揸唔好,點完成一件手工?」頌恩表示,教授有肢體殘障的學童時,除了需要精簡課程及教授時多重覆內容外,亦需要「睇人去安排難度」,例如留意學童的吸收程度及其陪伴者的情況,評估後再分發不同的素材,亦要多鼓勵學童不要被框架限制。
有時無法用口語表達嘅,可以透過藝術去令人哋了解自己嘅諗法。
在IVE修讀特殊幼兒教育課程,頌恩亦比人走多幾步,平日除了應對繁重的學業外,亦抽空考獲手語及急救基礎證書,今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未來她將會繼續升讀相關課程,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
冀成立特殊學童藝術中心
處理壓力、情緒的方法有很多,自幼便喜歡畫畫的頌恩視創作為抒發情感的最佳工具,在中學時期她便鍾情於油畫、裝置藝術等,接觸很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後,她靈機一觸,希望將自己擅長的藝術與特殊教育結合,未來成立特殊學童藝術中心,利用藝術幫助學童抒發情感及提供心理治療,令他們建立自信,「有時無法用口語表達嘅,可以透過藝術去令人哋了解自己嘅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