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每月7名兒童確診糖尿病 有患者瘦至皮包骨 求醫五次才確診
糖尿病不是成年人的專利,年僅幾歲的小朋友都有機會患上,在香港平均每月便有7名兒童確診糖尿病。根據《兒童糖尿病紀錄冊》團隊在過去5年發表的兩份報告,發現一型及二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在過去20年持續上升。Summer自3歲起患上一型兒童糖尿病,但先後求醫五次才確診,父親在照顧女兒的過程中心力交瘁,在經濟及心靈上均承受巨大壓力,他認為現時學校支援不足,盼望社會各界對糖尿病患者有更多包容。
香港兒童糖尿病協會在2016年時,從醫管局豁下的12個兒科部門取得數據,建立《香港兒童糖尿病紀錄冊》,用以協助醫生追蹤糖尿病的長遠影響,紀錄冊提高了醫護人員對糖尿病患者的了解,亦令患上糖尿病的兒童可獲得更好的照顧。根據團隊在過去5年發表的兩份報告,發現一型及二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在過去20年中持續上升,當中又以患上二型糖尿病的人數急增,由1997年至2007年的的198名確診兒童,升至2008至2017年的391名,升幅令人擔憂。
研究揭脂肪肝或成長期併發症
此外,兒童專科醫生周中武表示,最近一項關於「一型糖糖尿病患者的脂肪肝發病率」的研究,顯示脂肪肝有潛在機會成為糖尿病患者的長期併發症,研究使用無創纖維掃描方法,結果發現成人脂肪肝發病率遠高於兒童及青少年。
女兒持續發低燒 身體現玫瑰疹症狀
現時就讀小六的Summer在3歲時患上一型兒童糖尿病,第一型的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的病,且無法治癒,只能配合飲食及運動,但最主要利用注射胰島素控制,若控制不當容易引發糖尿病酮酸中毒致死。黃爸爸指過去十多年照顧女兒Summer心力交瘁,望各界對糖尿病患者有更多包容。
黃爸爸指,2013年,女兒Summer突然持續發低燒,連帶身體上出現玫瑰疹症狀,一開始求醫時不為意,後來發現她體重驟跌三分之一,亦發現女兒比以往喝多了水、如廁次數亦增加。出院後黃爸爸再觀察兩個月,發現女兒有口氣問題,體重繼續下降,因此帶她到醫院「拮手指」,發現血糖指數嚴重超標,「正常水平應是5至7,而當時Summer量度時有30多度」,他很快便將Summer送至瑪麗醫院留醫一至兩個月。
黃爸爸透露,他帶女兒先後看了五次不同醫生才確診,他解釋指因為女兒當時亦有發燒、出疹的症狀,普遍醫生未考慮到與一型糖尿病有關。他形容當時Summer的體重下降得太反常,變成「皮包骨」,他形容「摸到佢尾龍骨一節節,凸晒出嚟」,因此堅持到處求診,最後才確診一型糖尿病,如再延遲醫治,後果不堪設想。
全年無休照顧 每晚凌晨起身3次「篤手指」
照顧病人的路程從不容易,照顧一型兒童糖尿病人更是一種「365天無休」的責任。黃爸爸形容照顧過程心力交瘁,每天凌晨12時、3時及6時都要準時起床,為女兒「篤手指檢查血糖指數,平日每頓飯前也要打針,後來Summer逐漸長大,飲食變得多元,調較藥量及控制飲食都變得更加困難。一型糖尿病無法根治,對家庭亦會造成重大負擔,因為試紙、打針都是經常性要使用的消耗品,黃爸爸舉例指平均每張試紙要價5元、針頭要1元。
女兒在校血糖低 想吃糖被拒:老師叫佢去廁所食
黃爸爸亦指,學校對於兒童糖尿病患者未有任何支援措施。女兒10歲前,他與家人、親戚要輪流到Summer的學校為她在飯前做血糖檢測或打針,因為學校未有駐校護士可以幫忙,而且Summer曾試過課堂前感到血糖偏低,想吃糖果補充糖份卻被拒,「老師當時唔理,仲叫佢去廁所食,好似好隱蔽咁」。黃爸爸表示,此舉對小朋友心理上會有負面影響,「明明我冇做錯事,點解一定要去廁所先可以食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