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場地不合國際標準 中西區12個只有一個五人場合格
香港足球會在亞冠盃及亞協盃分組賽取得突破成績,鼓舞巿民對本港足球隊的信心,然而本港標準足球場仍然「甩皮甩骨」,無法為球員或足球愛好者提供最佳場地。有中西區議員指區內12個足球場,只有一個室外五人硬地足球場符合國際標準,促請成康文署善用《財政預算案》預留3.18億元盡快翻新擴建或加建足球場,長遠亦應考慮利用天橋底空間,研究興建足球場或混合運動場地。
中西區缺乏十一人場地 居民需跨區踢球
中西區議會文教會昨日(28日)討論足球場規劃及設備事宜,討論文件中引述立法會議員陳沛然提供的資料指,中西區12個足球場,當中只有西湖里遊樂場的室外五人硬地足球場符合《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所訂的標準,其餘11個均不合乎標準,而中西區更加沒有一個十一人場地,不少區內居民或運動員需跨區踢球或受訓。陳議員稱只要將現時的干德道配水庫遊樂場和薄扶林道遊樂場,重新畫線和重置兩個五人場球門架,便符合國際五人足球場標準大小。
文件提案人彭家浩指,香港可參考泰國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在天橋底興建足球場,配上室外運動地板塊。以中西區為例,干諾道西天橋底有不少空間可作可行性研究,而中山公園球場及堅彌地城配水庫遊樂場亦可作出興建十一人足球場的考量,既然政府於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預留3.18 億元推動「提升足球場設施五年計劃」,以供翻新、擴建或加建足球場的用途,康文署應盡快翻新現有不合規格或標準的五人或七人足球場之餘,民政事務局或相關政府部門亦應交待有否積極規劃在中西區內興建十一人足球場,包括不限於改建現時的中山公園球場等方案;以及會否考慮在中西區的天橋底閒置用地興建足球和籃球場等場地。
康文署稱積極與相關部門進行技術研究
康文署回應部分早年興建的足球場,特別是五人足球場,其面積及配套設施並不符合最新國際標準。康文署一直就不符合標準的足球場進行改善工程,因應各區的工程策劃進度適時諮詢區議會, 並積極與相關的工程部門進行改善工程的技術可行性研究,會考慮各項相關因素,包括足球場的實際情況、現有球場的使用率、地區人士的意見等,落實改善工程的場地名單、推行時間表及涉及開支。
就中西區而言,署方稱安排於2021至22年度為干德道配水庫遊樂場及科士街臨時遊樂場的七人硬地足球進行改善工程,並計劃在薄扶林道遊樂場推展相關工程,另外,康文署亦計劃於明年第一季為中山紀念公園的七人人造草地足球場進行翻新工程,工程項目包括更換第三代人造草地、翻新圍網、安裝飲水機等。有關工程預計於明年第四季完成。康文署長遠將於與建築署研究將中山紀念公園的七人足球場改建為十一人足球場的可行性。
至於天橋底興建體育場地的建議,康文署在規劃興建新的體育場地時會參考《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提及的指引,同時考慮其他相關因素,包括體育發展的政策目標、現時各區所提供的體育設施、現有設施的使用率、人口變化、相關區議會的意見、可供使用的土地和技術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