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姊妹泳棚」重現北角碼頭 主辦方:首度嘗試海上創作

撰文:莫家文
出版:更新:

正當香港巿區碩果僅存的西環泳棚有傳政府計劃拆卸,原來昔日七姊妹泳棚卻以另一方式重現人間。由香港藝術中心主辦的社區活動,今日(30日)起在北角公眾碼頭一帶展出十多件藝術裝置,當中包括在海邊以長竹搭起的北角泳棚,以及以蠔殼形狀包裹的海上浮動裝置,透過自然過濾系統改善水質,主辦單位稱今次首度嘗試在海上設置藝術作品,期望讓巿民反思人與海的關係,從而加強保護海港的意識。

+3

十多件藝術裝置沿北角碼頭展出

香港藝術中心今日起在北角公眾碼頭一帶,展出多達16個沿堤、海上及社區空間藝術裝置,既有玩味元素的聲音裝置「北角交響樂」、猶如置身加勒比海微型沙灘的海堤裝置「北角小嶼」、有標榜街頭健身與健康生活的「Sugar factory」、回收街坊募捐二手枱櫈而升級改造成一個人情與實用兼備的海邊聚腳點「小街坊」、水彩繪本表達碼頭海鮮檔特點的「就在這碼頭」,以及由綠在東區回收5,000個膠樽製成隨風起舞的懸掛裝置「#築角」等。

十多件公開展出的藝術品中,以回憶七姊妹泳棚的海上裝置最為矚目。香港上世紀初逐步在港九新界興建泳棚,當中香港中華遊樂會1911年於北角七姊妹海邊設置的泳棚最為著名,全盛期有7個海浴場,由各大華人體育會所建,每年吸引約7至10萬人次下水,為當時香港練習渡海泳及游泳嬉戲勝地,其後因日軍攻港,七姊妹泳棚終被炮火所毀。為重溫昔日風光,藝術家以長竹在公眾碼頭對開海面臨時搭建一個「再想像‧北角泳棚」,讓公眾緬懷當年的熱鬧及過往海港水質之優良,如今維港水質受污染,被指不適合游泳,甚至一度停辦渡海泳賽33年,另一邊藝術團隊設計出一個巨型海上仿蠔殼浮動裝置「蠔想」,它透過由蠔田組成天然過濾系統,從而達到改善水質的效果,同時反映北角海岸生物多樣性,有關裝置稍後在公眾碼頭對開海邊作公開展覽。

讓公眾重新關注維港水質

香港藝術中心節目經理梁偉然表示,以往舉辦公眾展覽,均會視乎節日或特別日子舉辦,但疫情一波接一波,令藝文活動幾近停頓,如今疫情一放鬆,「原來準備好多嘢,(疫情)一鬆衝晒出嚟搞」,要在眾多方案中揀選合適作品,成為今次舉辦活動的一大挑戰。

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林淑儀表示,今次屬首次設計出可放於海上的藝術裝置,初步有主辦單位有意接洽在深圳續辦,認為有賴街坊與藝術家共同構思後,再慢慢打造出反映當下生活形態的作品,公眾期望未來維港水質進一步改善,巿民有望重新下水,「大家好關心個海港,依個就係想像中未來個海係點樣。」

北角七姊妹道上世紀初興建泳棚,全盛期有七個海浴場。(鄭寶鴻《百年香港華人娛樂》經緯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香港藝術中心獲巿區更新基金資助,籌辦「路過北角」項目,透過邀請藝術家、區內新舊居民合作,徵集創意及思念,透過不同藝術模式表達昔日回憶與想像中的北角,以活化社區,保留區內物質及非物質遺產,以及促進社區共融,其中公開展出的六件藝術裝置,始於今年1月都巿實驗室計劃所徵集得到的北角街坊意見,由藝術家及建築團隊設計出76個參賽作品方案中,揀選其中6個脫穎而出。

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林淑儀(中)稱透過與泳棚有關的藝術裝置,讓公眾重關注保護海港及改善維港水質的議題。(莫家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