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對華人情緒影響輕微 中港台快樂指數居首三位

撰文:雲嘉晉
出版:更新:

過去一年多,各地華人面對新冠肺炎及經濟下滑,社會及個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及心理困擾。為了解上述打擊對不同地區之華人的身心健康影響及市民的復原能力,香港忠僕事奉中心、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中華心理衛生協會、馬來亞大學與其他民間組織,在今年6月28日至7月27日期間,向區內華人進行了一項有關新冠肺炎的網上問卷調查,問卷分四個部份,包括個人特徵、創傷事件的影響、心理健康的狀況和復原能力評估,結果顯示中國及香港在快樂指數排名居首三位,可見疫情對華人的情緒未算有太大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在1,209位回覆者當中,以0分全無影響、10分極大影響計算,新冠肺炎的負面影響程度平均分為4.87分,經濟下滑的負面影響則為3.41分。若以地區而言,新冠肺炎對中國回覆者的負面影響相對較輕,只有4.05分,其次為4.93分的台灣,香港的回覆者給予4.94分,馬來西亞得4.99分,最高分的是5.66分的泰國。

就抑鬱程度而言,中國回覆者的平均分只有2.55分,屬最低分,其次為2.96分的香港,台灣則3.12分,馬來西亞3.38分,最高分的亦是泰國,有4. 15分。就快樂指數而言,中國回覆者的平均分有6.40分,屬於最高分,其次是5.95分的台灣,5.92分的香港及5.77分的馬來西亞5.77分,最低分的是5.48分的泰國5.48分。

疫情穩定受控地區心理健康較佳

組織分析,由於在問卷收集期間,馬來西亞及泰國的每日新增個案屬於暴升期,令這地區的回覆者對疫情的負面影響評分較高,抑鬱、焦慮程度及快樂指數則較差;而香港及台灣的每日新增個案屬於消退期,這兩地區相關的影響及心理健康狀況在中遊階段,中國的每日新增個案屬於穩定期,受疫情影響程度較低,心理健康狀況亦較佳。

與去年相比,香港人的抑鬱程度由3.81分改善至2.96分,焦慮程度由去年的4.03分改善至今年的3.06分,快樂指數則由去年的5.65微升至今年的5.92,組織認為,結果反映香港市民認為新冠肺炎對他們的負面影響減少有關。

調查發現,能在創傷事件後得到成長的人,即是人在與極具挑戰性的生活事件過程中或之後,所產生的正向心理改變而提升個人應對生活的功能,他們傾向有更佳的復原能力,這些「創傷後成長」可以在這幾方面出現,包括在創傷事件後,提升個人的靈性,看到個人的長處,與人建立更深的關係,更懂得欣賞生命及成功發掘出新的出路。調查亦發現,在創傷後越成長的人,他們的抑鬱及焦處慮程度較低,快樂指數則較高。

面對衞生環境及經濟下滑問題,臨床心理學家鄭健榮博士建議,市民可以學習及運用一些自助技巧,促使自己得到「創傷後成長」的益處,加速個人心理復原,減少負面情緒及提升快樂指數。他建議在疫情下,政府及自願團體可舉辦一些網上訓練或提供一些網上資源,幫助不同年齡及需要的對象,促進其創傷後成長經驗,減少新冠肺炎及經濟下滑事件對香港市民的心理健康影響。

香港忠僕事奉中心將於8月22日在網上舉行免費研討會,邀請四位專家學者探討如何建立心理健康,有興趣市民可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