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泳灘|海底驚現有毒海毛蟲、坑鯰 連日大雨沖刷露黑底沙

撰文:區禮城
出版:更新:

開放使用個多月的大埔龍尾泳灘,繼發現河床有大量海膽刺傷泳客後,再有巿民昨日(8日)下水時,發現海底出現海毛蟲及坑鯰魚等有毒海洋生物。有關注組織指連日大雨更沖刷出底層黑沙浮面,質疑泥沙變黑,有可能是暗藏大量細菌的先兆,有區議員指龍尾一直被認為生態資源豐富的海域,不適合建人工海灘,如今陸續有問題浮現,康文署應考慮將其改成海洋生態教育中心,只可在沙灘嬉戲而避免下水。

巿民質疑龍尾水質不適合下水

巿民黃小姐表示,昨日(8日)在大埔龍尾泳灘獨自下水時,在淺灘範圍發現海毛蟲及坑鯰魚,並在較遠處的海底發現大量腐植質的沉積爛泥,海毛蟲順水流到場吸食腐肉,她目擊有長者上水後即感到痕癢,未知是否曾經觸碰過海毛蟲,認為上址出現帶毒液刺針的海毛蟲及有毒魚種坑鯰,加上水質混濁,已不適合小朋友到場暢游。

一直關注龍尾發展的「龍尾環境教育中心」facebook專頁,今日發文指經連日大雨,龍尾人工灘的地下水已經冲走不少沙粒,露出下層的黑沙,並引述早年有生物科學系專家警告,龍尾水流弱,仿如一個缺氧魚缸,微生物及細菌會釋出二氧化硫,可令泥沙變黑,甚至發出惡臭,人工灘落成不足一年,便有機會變成黑沙灘,而海水缺氧亦適合大腸桿菌等細菌生存,泳客下水後皮膚接觸帶菌海水及黑沙,有機會導致皮膚敏感,當年預言仿似一一應驗。

龍尾環境教育中心發言人關祝文表示,上址水質一直欠佳,污染物沉積令底沙黑化的現象長期存在,康文署建造人工海灘時,只能將幼沙鋪在表面,當大雨或水退時,黑色底沙便會再度露出,有關問題無法根治,他擔心黑沙含污染物,有可能影響泳客安全,「泳客可能覺得無乜嘢,我一定唔會下水或者掂個啲黑沙。」

坑鯰毒鰭刺中嚴重可致命

資料顯示,海毛蟲主要在水底棲息,其足部的細微硬毛滿佈毒液腺,一旦泳客被刺傷或碰觸,會有如火般灼痛的感覺,輕則皮膚痕癢,嚴重敏感者會嘔心及暈眩。另外坑鯰魚背鰭和胸鰭帶毒刺,踩中會產生劇痛,通常潮退時誤踩中被刺傷,本港曾出現致命個案,屯門黃金泳灘上月底便發現數百條坑鯰魚出沒泳灘範圍內,要由救生員即場用桶撈走。

港九拯溺員工會發言人胡啟榮表示,龍尾近日仍接獲零聲泳客在海中被刺傷的個案,由於連日下雨,救生員未能到海中打撈,未知傷者被尖石抑或海洋生物刺傷,同時有救生員反映每逢潮退後,沙灘便會露出底層的黑沙,暫不影響泳客下水的意欲。

屯門黃金泳灘上月發現有數百條坑鯰聯群出沒。(港九拯溺員工會圖片)

區議員:康文署應考慮是否封灘

大埔區議員譚爾培表示,大約2至3年前曾聯同大學同學到龍尾進行生態考察,發現大量海洋生物,今次發現的海毛蟲及坑鯰魚可能只是部分品種,以往吐露港海面一帶亦有大量水母出沒,無論是黑沙或有毒海洋生物問題,已反映在該泳灘下水並不安全,「封咗佢係一了百了」。大埔區議會日前亦有議員討論是否在大潮退日子封灘,被康文署否定有關做法,認為是時候考慮進一步善後方案,包括是否將龍尾打造成海洋生態教育中心,泳灘範圍只可在灘面嬉戲,禁止下水,另一邊廂由團體舉辧生態導賞團觀賞海洋生物,做法更為妥當。

康文署回覆查詢時表示,並無接獲巿民在泳灘範圍內被海毛蟲或坑鯰魚刺傷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