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旅行團|漫遊「鬼屋」廢墟 300米路程見證逾百年西營盤變遷
自2014年西港島線通車,西營盤區內出現了不少變化,昔日寧靜的社區有不少新式店舖進駐,但其實區內仍蕴藏着豐富的香港舊文化和歷史,平日容易被人忽略。
一班參加了「香港時地人」社區計劃的參加者,經歷了八堂室內課堂、兩次戶外考察之後,為西營盤度身訂造了一個社區旅行團,用上「新與舊」、「自然與人工」等主題作強烈對比,在約300米的路程中,帶領街坊走盡區內建於不同時期的特色景點,見證超過100年間的歷史變遷。
由何鴻毅家族基金贊助、「城市日記」主辦的「香港時地人」社區計劃,利用新聞學、生態學、文學和敘事治療,讓參加者發掘和書寫自己的社區故事。由2019年開始至今,計劃已培訓出約30名「社區達人」,並協助他們以不同形式分享社區故事,促進社區的共融和交流。
名為「經300米走過100年」的社區漫遊,起點由建於1936年的佐治五世紀念公園出發,參加者除了可欣賞特色「石牆樹」,亦需要利用「五感」完成遊戲;之後會走到有「高街鬼屋」之稱的西營盤舊精神病院。該處最早期是一個護士宿舍,後來被改建成精神病院,因曾經是日軍屠殺的刑場而流傳很多鬼故事,現時則已成為了社區綜合大樓,除去陰森恐怖的感覺,該處仍保留了極為罕有的花崗石立面,大樓的巴洛克式地標建築顯得相當優雅。
導賞團亦會行經西營盤街市、正街街市、有170年歷史的歌德式教堂「救恩堂」、第二街公共浴室等。採訪當日,負責帶團的參加者Sunny也帶記者前往了一個位於鬧市中的「小廢墟」,該處是一個荒廢多年的舊式劏房,現時仍殘留着舊日的傢俱、日曆等,從中可看到過往居民的生活痕跡。此外,又參觀了建於樓梯之間、位於常豐里的「福德祠」。據了解,從前每300米就有一間福德祠,居民生病時會來到祈求,並會於土地誕、盂蘭勝會期間有慶祝和祭祀儀式。
除了導賞團,計劃還包羅了敘事治療、新聞入門、生態文學導賞和香港城市生態多個方面,導師包括有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余麗文、註冊社工及敘事治療導師何銀菊。據她們指,敘事治療可以考助參加者梳理自身情緒,在對外探索前先安頓心靈;她們又會要參加者學習欣賞文學中的生態描寫和學習撰寫生態筆記。
現為社工的Sunny指,參加活動後有助他從多角度認識社區,「原來九龍公園唔算好大,都可以有自己嘅生態系統。」參加者Angee則認為最大得着是認識到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讀生物學科出身的Helen就指,以生態文學的角度認識社區對她來說很新穎,同時也發掘到自己「講故仔」的能力。
「香港時地人」畢業展
日期:2021年7月22日(四)至8月5日(四)(逢星期一休館)
時間:中午12時至7時
地點:銅鑼灣恩平道54號唐五樓
查詢:hkfacesnplace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