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嘥鬼|環團調查揭超市蔬果被塑膠多重包裝 買生果變「買膠」
有環保團體留意到,大部分超市商品被過度包裝,造成浪費,尤其是蔬果類產品,在各大超市出現很多非必要的塑膠包裝模式,而一些從外地入口、相對高檔次的水果,例如台灣愛文芒果,更有多達三至四重塑膠包裝。根據該環團早前的調查結果顯示,在276件塑膠包裝之中有,63件也是來自蔬果,可見不同超市中,蔬果類產品過度包裝的情況十分普遍,認為政府應該立法規管過度包裝,並促請超市應全面審核多餘包裝的蔬果種類和數量,以及加快在各區分店實施蔬果「無塑商品區」。
環保團體「綠領行動」早前邀請了9名有到超市購物習慣的市民,在6月16日至23日期間,在每次購物後記錄所得的塑膠包裝量。9名參加者在8月期間前往超市共33次,當中購買共147件以塑膠包裝的貨品。結果發現,蔬果被塑膠過度包裝問題最為嚴重,在276件塑膠包裝之中有,63件也是來自蔬果,可見不同超市中,蔬果類產品過度包裝的情況十分常見。
綠領行動今日(11日)邀請了3名參加者講述他們購物時遇到的「包膠」情況,他們均指出,超市大量濫用塑膠包裝商品,例如一件貨物上有多重包裝和大量貼紙。就參加者現場展示,一盒愛文芒果竟被多重包裝,包括膠托盤、生果網及保鮮紙。
其中一名參加者甄小姐指出,在記錄期間,發現一些相對高級的超市,出現過度包裝問題較多,因為它們傾向利用塑膠包裝,令商品外觀上變得更衞生、更美觀,從而吸引更多人購買。但甄強調,商品被過度包裝,不代表食品質素會相應地高,很多蔬果類產品被塑膠過度包裝,反而令消費者難以觀察到蔬果的外觀,有機會購買到一些已經腐爛的產品,最後得不償失。另一名參加者梅小姐亦指出,商戶多重包裝商品,令商品的成本上升,最後轉嫁在消費者身上。
大部分參加者均認為,塑膠過度包裝是超市的捆綁式銷售策略,變相強迫他們購買一定數量的貨品,雖然這些捆綁式銷售貨品看似更特惠,但卻因為過度包裝而無法檢查貨品的外觀和品質,令到消費者更難自主地挑選好的貨品。有參加者更指出,曾拆開多重包裝後才發現水果底部已變壞,最後得不償失。
促請超市實施蔬果「無塑商品區」
綠領行動強調,組織早在2019年已經持續監察香港超市的蔬果塑膠包裝情況,可惜濫用及過度包裝問題至今仍未改善,情況令人擔憂。綜合各參加者的意見,團體認為本港市民的環保意識逐漸提高,大家也願意減少使用塑膠包裝貨品。根據團體在2019年就過度包裝問題所進行的調查可見,超過9成市民願意在有選擇的情況下講買無包裝的蔬果,為了令市面上減少出現過度包裝商品,認為政府應該立法規管過度包裝,包括要求生產商解釋貨品包裝及向生產商徵收費用等,他們均認為政府要為超市過度包裝問題負責。
除了政府,參加者亦認為各大超市在「包膠」問題上責無旁貸,他們認為超市是過度包裝問題上的最大持分者,應開始正視消費者實際需要,減少塑膠包裝。綠領行動建議超市應立即透過內部審計,全面審核多餘包裝的蔬果種類和數量;制訂減少蔬果塑膠包裝的時間表及目標,以及加快在各區分店實施蔬果「無塑商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