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停車場拆卸在即 區內小學壁畫重現「穿窿」奇景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隨着舊區重建工程陸續起動,一些地方獨有的社區文化或會因而瓦解。有壁畫導師希望透過壁畫藝術,美化社區同時,亦能加入舊社區既有元素,為舊區留下足跡,例如拆卸在即的油麻地停車場,其「穿窿」奇景便重現在區內一所小學的壁畫上,創作團體表示,希望街坊能透過畫作,更了解自己所住的社區。

位於九龍油麻地南京街附近一所小學外的壁畫是藝術美化在社區下的一個項目,由非牟利機構間築社和油尖旺區議會文化藝術活動統籌委員會合辦,並由油尖旺區議會贊助。項目旨在為以區內的文化故事作主題,並在壁畫中加入社區特色元素,透過畫作提升居民對油尖旺區的歷史文化的認識及使用藝術去美化社區。

位於九龍油麻地南京街附近一所小學外的壁畫,是藝術美化在社區下的一個項目。(曾鳳婷攝)

壁畫工程一波三折

壁畫於去年開始籌備,耗時約半年,在今年年初完成。間築社總幹事游嘉樂(Frank)表示,原先壁畫計劃在高架橋橋底繪畫,惟在尋求相關部門的批准時,部門卻表現得不太歡迎,團隊需要另覓新地,「當時只好不停搵唔同機構,睇下邊度會畀畫壁畫」,最終花上3個月才覓得合適場地進行創作。

Frank認為政府部門之間若能加強協作,令整件事較容易推行。他以是次壁畫項目為例,當中有一半的時間用在覓場地上,「我哋唔想將啲精力放晒係啲申請流程上,想有更多空間做創作」。他希望日後相關部門能仿效外國,在一些社區藝術項目上能有一個明確的行政流程,增加帶動社區連繫的活動。

間築社總幹事游嘉樂(Frank)表示,在覓場地畫壁畫時遇上重重困難。他希望日後在其他社區項目上,相關部門能互相協調,提供協助,減省行政流程上的時間,讓他們專心於創作範疇。(曾鳳婷攝)

幸好,團隊最終獲區內一間鄰近民居的小學答允提供場地。找到地方後,團隊又遇上學校停課和封區,令計劃再次被打亂。本來預計壁畫由導師和小學學生在教學課程後,於年初時可完成,但因疫情影響下,學校停課,令團隊只能以網課形式進行課程。壁畫導師Adam表示,壁畫教學難以在非實體下進行教學,故網課只能以講解及示範為主。

學校外原有的壁畫,畫風較為寫實,而新壁畫的主題及風格,需由導師和校方互相商討及磨合。Adam形容,「學校對於壁畫畫風期望偏向寫實,但我希望可以比較天馬行空,留返啲幻想空間,所以當時都同校方傾咗幾耐」。除了壁畫主題外,人手也成問題。原定2月開始落筆,但由於學校位近經常封區一帶,故與協作的義工也被迫多次改期,最終斷斷續續以三星期才完成壁畫。

壁畫彩蛋逐個捉 創作團隊盼為舊區留足跡

Adam提到,壁畫的元素取決於在地社區面貌,如在空中的金魚代表金魚街,亦有小店及花墟蹤跡,當中也有一些特色建築物,例如朗豪坊、即將被拆卸的油麻地停車場以及太空館等,都是壁畫中部分的彩蛋。

Adam希望透過壁畫美化社區同時,亦能用另一種方式為舊區留影,「依家香港好多重建工作,啲舊樓都被清拆,想用壁畫去保留佢哋嘅特色,幫助市民記得舊區嘅環境」。加上現時香港的學習環境高壓,他認為若在學校加入色彩繽紛的壁畫,也能令學校更美觀,路過的人也更愉快。

畫壁畫的時候,Adam亦有一些意外收穫,「其實我冇諗過油尖旺區真係有咁多少數族裔」。他憶述在場的少數族裔看到他們畫畫時,也會主動上前了解,「當時好似返到以前細個,屋邨充滿街坊鄰里文化,大家會打吓招呼,了解近況」。他希望日後會有更多機會在不同地方以壁畫為社區留影,令市民了解區內歷史文化外,亦能給予市民想像空間,為社區加添色彩。

Vincent是協助完成壁畫的義工之一,他形容壁畫位置靠近馬路和行人路,故街坊路過時也會多看一眼,又會向街坊和義工們道謝。他認為這些互動非常難得,因畫家多數獨自創作,鮮有在社區和市民互動,但互動正正是社區藝術活動的樂趣。他希望日後能有更多同類型的活動,增加公眾的參與度。

↓↓點擊看更多油麻地停車場「穿窿」都市奇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