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清拆中環郵政總局 建築師促建下沉式地底空間兼容保育發展
為配合中環海濱三號用地發展,政府擬清拆香港郵政總局,並將該地出售興建甲級商廈。2017年,政府宣布郵政總局擬遷至九龍灣。有建築團體於上周四(27日)出席中西區區議會,並提出保育方案,希望當局發展商能參考民間方案,保育具歷史價值的中環郵政總局。
香港郵政總局經歷三度搬遷,1841年在現時的中區政府合署落成,其後分別於1846年遷到皇后大道中至畢打街交界(即現時的會德豐大廈),及至1911年再搬至畢打街與德輔道中交界(即現時的環球大廈),於1976年遷至現時的中環海濱位置,至今已45年。
隨着政府開展中環海濱發展計劃,政府擬清拆第四代的香港郵政總局,並將該用地賣出作商業用途,該用地亦包括天星碼頭停車場。去年12月,政府罕有以「雙信封」招標,即除標價外,亦要因應設計而評審標書,今年6月18日截標。建築團隊Original Vision代表Adrian James McCaroll在會上表示,香港郵政總局(GPO)與鄰近的香港大會堂、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屬同期建築,形成愛丁堡廣場建築群,極具歷史價值。他提議當局重新規劃中環海濱三號用地,並興建三層地底空間,令郵政總局可保留同時,亦有足夠的地方用作興建新的商業樓面,而地底空間亦可連接中環站及香港站港鐵大堂,以及皇后像廣場的行人隧道。另一名建築團隊Architecture Commons代表Eric Ho則希望透過以上方案,開拓公眾對公共空間的想像,造出以人為本的公共空間。
建議郵政總局改建成博物館
Aona Architects代表Charles Lai則強調,保育和發展並非對立,形容樓高五層的郵政總局,當年是根據工作流程而設計,「有專用郵政裝卸碼頭,與維港的關係很深,係form follows function」。他指雖然後期經歷填海,令該特色消失,但將郵政總局前空地開發成下沉式地下空間,亦能突顯郵政總局與海港的關係,亦可在該處進行公共活動,「中環海濱地皮都經常舉辦好多活動,所以公共空間好重要」。他建議在旁邊興建新的商業建築,而郵政總局則可改建成郵政博物館,在滿足商業發展同時,亦可達到保育功能。
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認為,保育中環的議題應拓至保育中環海濱區,「雖然標書無寫明(保留郵政總局),但呢個係一個可行選項」,希望當局及發展商能參考民間建築團體的設計建議,保留愛丁堡建築群。
中西區區議員葉錦龍表示,中環郵政總局絕對有保留價值,並指過往曾多次在區議會提出要求保留郵政總局的意見,但感到發展局並未認真接納,「希望當局今日可以聽下啲建築師嘅專業意見」,他強調中環是一個整體項目,保育與發展絕不能分開討論,「中環保育同三號用地發展唔係唔關事,唔可以保育還保育,發展還發展」。發展局總助理秘書長盧裕斌回應指,會將意見向相關部門同事反映。而民主黨區議員甘乃威慨嘆,區議會曾希望申請撥款作研究保育工作但不果,既然清拆郵政總局並非唯一選項,希望當局能聆聽民間意見,「我哋唔係想阻住香港發展,但希望可以保留一啲屬於香港嘅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