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期放寛在職家庭津貼門檻 七旬清潔工等到失業:我無法受惠

撰文:莫家文
出版:更新:

新冠肺疫情持續至今,就業巿場尚未復元,最新一季約有12.6萬人開工不足,當中低收入長者員工更成弱勢,年逾七旬的球叔去年初獲聘用為每日上班四小時的清潔工,因工時過短,不符合申請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資格,勞工福利局至今年6月才放寛門檻,惟球叔今年3月後便告待業,無法受惠。有團體批評勞福局後知後覺,疫情後期才放寛申請,但同時取消鼓勵就業交通津貼,形同向弱勢社群討價還價。

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修訂6月生效

現年71歲的球叔,07年與妻子離異後無家可歸,曾租住月租500元的閣樓劏房,至16年獲安排上樓居住南昌邨。由於他學歷低,一直從事酒樓雜工、墳場雜工、清潔員等低技術工種,月入6,000至9,000多元不等,直至去年疫情開始,他上一份房署外判清潔工完約,獲另一間公司聘用為屋苑清潔工,月入6,000元,每日上班4小時,若連同休假加班大約月入近6,800元,基本生活還可維持下去,每月留下部分儲蓄,作為日後養老養病之用。

球叔稱在職期間,從社工口中獲悉低收入人士可申請在職家庭津貼計劃,惟之後發現一人戶最低額的基本津貼,必須維持於每月最低工時144小時以上,以平均每月上班26天計算,即每日至少上班5.5小時以上方符合資格,最終未能申請,直至今年2月,勞工及福利局宣佈放寛在職家庭津貼計劃門檻,一人戶的最低工時下調至每月72小時,若以上班26天計算,每日工時高於兩小時便符合資格,新修訂6月生效,然而他3月底完約便一直待業至今,無法受惠其中。

有手有腳能幹活 年邁卻力不從心

「有工開咪一日三餐,無工開咪食平啲咯,買一餐餸三、四十蚊都可以食一、兩日,以前5蚊一個鴨頸都可以當一餐餸,同事仲問我點解食到咁,我咪苦笑同佢講『我鍾意食鴨頸』。」

球叔強調只要有手有腳,仍希望可以靠勞力維持生計,但隨着年紀漸老,任職清潔工期間曾經被水喉絆倒導致左腳骨裂,放了40多天的工傷假,加上日積月累的勞損,體力不及從前,再難以勝任每日長達8小時的戶外工作,只能依靠之前積蓄及3,800多元的生果金過活,「清潔工好多都要你做足8個鐘以上,仲要日曬雨淋,以前體力尚可的時候,返墳場雜工連搭車消耗十三、四小時都無問題,但依家有啲力不從心。」他認為政府早應及早放寛在職家庭津貼計劃門檻,讓更多低收入及開工不足的長者受惠。

吳衞東促請政府向低收入人士提供支援津貼時勿討價還價。(莫家文攝)

社協:勿向弱勢討價還價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衞東表示,去年11月施政報告出爐後,他一直爭取失業援助金及放寬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門檻,前者被勞福局局長羅致光拒絕,後者至今年6月才正式修訂,惟局方同步取消個人鼓勵就業交通津貼,提供一項新的援助後,又收回另一項福利,形同向弱勢人士討價還價。「個人交津實行咗10年,今年6月永久取消,新修訂放寬門檻的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只係維持一年,之後要審視係咪繼續,政府係咪確保一年後疫情一定消失晒先?咁樣做係向弱勢開刀,覺得佢哋唔敢出聲。」

吳促請政府在疫情未減退時,維持低門檻的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亦應簡化申請程序,仿效個人交津般由半年改為一年申請一次,為低收入或開工不足人士提供更多實質支援。

根據政府統計處日前發表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即今年2月至4月的臨時數字),失業率為6.4%,約24.7萬人,就業不足率為3.3%,約12.6萬人,而60歲以上失業率為6.6%,同一年齡組別的就業不足率為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