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臨時街市開幕三個月 調查發現逾半人指物價貴兼選擇不足
花了十個月便竣工、建築費達3000萬元的天水圍臨時街市(天幕街市),自去年12月啟用以來,民間有不同意見。有團體今日(10日)公布調查結果,發現有近三成受訪的天水圍居民不滿意該臨時街市,包括認為價格太貴、貨品種類不足等。團體促政府盡快「一南一北」興建天水圍公營街市,同時諮詢民意及引入評分機制,讓他們為街市外判商的服務作出評分,改善服務。
監察公營街市發展聯盟、爭取天水圍食環署街市關注組及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在上月7日至27日進行了網上問卷和實體問卷調查,成功訪問了352人。當中有超過五成受訪者表示,天水圍臨時街市的物價較貴而且貨品種類不足;也有超過六成人認為街市的設施配套不足,包括缺乏衛生配套和休憩設施等等。此外,有逾六成人不滿臨時街市的四檔熟食檔至今仍未興建好,令街市至今只有36檔非熟食檔口。
爭取天水圍食環署街市關注組成員、在天水圍北居住七年的阿清指,一直以來在區內買餸很不方便,臨時街市落成確實為居民帶來一絲便利,但她指街市內「樣樣有一檔半檔」,如凍肉、燒臘店等沒有其他選擇。阿清又指,場內沒有洗手設施,疫情下只得要手動按掣才可使用的消毒液;她又聽到很多長者批評場內的座椅太矮,「坐落去起唔返身」。
她表示,現時外判商的管理尚算完善,街市衞生情況理想,但擔心日後會「走樣」,最希望天水圍北興建永久的食環街市,「希望規模可以好似大埔墟街市咁,天水圍30幾萬人,連一個似樣啲嘅街市都冇。」
天水圍社區發展陣線幹事楊健濱表示,現今社會強調市民參與的權利,而街市採「半外判」的新模式管理(由食環署作租金釐定和簽合約、外判商提供服務和保安),認為在決定外判商去留方面可設評分機制並讓居民參與,以保持良好的管理質素。他又指,臨時街市雖然對街坊帶來一定程度的方便,但居民仍有「少少失望」,例如場內檔數少,物價也因競爭少而變得昂貴。
楊健濱表示,天水圍居民「等一個街市」已逾30年,團體一直要求「一南一北」,除了最快至2027年才會建成天水圍南的街市,他亦促請政府以天秀路臨時街市作為試金石的情況下,盡快展開天水圍北興建公營街市的可行性研究。
元朗區議會街市及地區墟市工作小組主席郭文浩則指,政府興建臨時街市時諮詢不足,以致該處一帶出現噪音、貨車凌晨上落貨、車輛違泊等問題。他又批評,民間多年前已提出可用天慈車廠、天秀墟等用地作興建公營街市,形容「一南一北」是很卑微的訴求,惟政府未有理會。郭又指,臨時街市開幕至今已超過三個月,惟四檔熟食檔仍未能投入服務,促請政府透明地公布資訊,同時盡快召開街市管理諮詢委員會完善熟食檔口租賃安排。
監察公營街市發展聯盟計劃主任姚靈音希望,食衞局日後可積極考慮於其他新市鎮如東涌、古洞北等興建臨時街市,惟過往程中應進行公眾諮詢,同時街市面積應大於現時天水圍臨時街市的3800平方米,以滿足社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