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族裔歷史墓地長年欠保養 印裔社工帶隊修復望推廣歷史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少數族裔人士紮根香港已久,不過相關的歷史卻未必人人知道。在跑馬地印度教廟內,原來有一個有很多南亞人安息的墓地,當中有不少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士兵,最早的更可追溯到1893年。近日融樂會副主席、印度裔社工安德里(Jeffrey Andrews)聯同40多名義工,開始了修復該處墓地的工作,除了要將破落的墳場還原,長遠而言他更希望找到多些紀錄,藉此向香港人推廣這一方面的歷史故事。

+6

鴉片戰爭後,英國人將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等地的少數族裔帶來香港,而他們最初來港是成為士兵。雖然坊間對少數族裔人士的誤解甚多,但其實他們很多人已是幾代在港扎根,土生土長。據安德里表示,跑馬地印度教廟內的一個墓地安葬了不少南亞人,本來他在11月已受朋友所託,希望能改善這個埋葬了不少「同鄉」的安息地的環境,無奈受到疫情加上民主派初選風波的影響需多次延期,至上周六(6日)才和一班義工開始了第一次修復墓地的工作。

少數族裔在港歷史 「學校冇教」

安德里指,雖然一直知道有這個地方,但並不知道原來如此殘舊破落,坦言也感到十分驚訝,「你點可以話呢度係好respectful(受到尊重)嘅地方?」他又指,關於少數族裔人士在港的這段歷史「學校冇教」,大部分香港人都不知道有這個墓地,而墓地日久失修更是令人心痛。行動當日,40多名義工包括少數族裔、華裔甚至小朋友義工由早上9時開始一直工作至下午5時,成功除去多餘的枝葉和雜草,並發掘了三塊被覆蓋多年的墓碑,當中最早的墓碑顯示離世者是於1893年安葬的。

安德里強調,「少數族裔唔係1997年後先嚟」,認為少數族裔人士對城市的歸屬感並非數十年前才發生,而是在1890多年的歷史中產生的。雖然現時墓地的歷史紀錄並未齊全,但他指會向印度教廟查詢和尋找,希望還原墓地原本面貌之餘亦還原歷史,日後能向公眾講述少數族裔人士在香港關於戰爭、文化等各方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