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虛宮失竊|逾150年道教廟宇 與基督教社區服務機構有淵源
撰文:呂凝敏
出版:更新:
今晨(25日)灣仔逾百年的古蹟玉虛宮發生爆竊案,被人偷去香油錢。玉虛宮又名北帝廟,位於灣仔隆安街與石水渠街交界,由灣仔坊眾興建, 有超過150年歷史,在2019年10月才被列為法定古蹟。翻查資料,原來這間供奉道教神祇的傳統中國廟宇,早年與基督教機構有一段淵源歷史。
玉虛宮是灣仔早期發展的重要歷史地標,主體建築歷史悠久,早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已開始興建,有超過150年歷史,是文物價值甚高的廟宇,也是本地規模最大的北帝廟。玉虛宮左邊的龍母殿原為公所,右邊的三寶殿原為書院,除了尊奉道教神祇北帝,亦是用作議決公共事務,以及為鄰里提供教育的場地。
+1
玉虛宮的主體屬「兩進三開間一天井」的清代民間建築,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歷史建築組館長伍志和介紹,一個金字頂建築可理解為一進,步入正門後是前進,經過梯級,進入廟內放置神龕的空間則為後進。兩進之間原有一個天井,現已被香亭覆蓋,在本地中式建築中,後進是最重要的空間,故主神北帝和大部份神像都置於後進供奉。而在玉虛前進的脊檁刻有「下環」兩字,就是灣仔早期的名稱。
原來玉虛宮與附近的社會服務機構聖雅各福群會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1949年,戰後的香港百廢待興,難民數目眾多,而聖雅各福群會正好有意在灣仔開展兒童工作,但缺乏場地,故向玉虛宮借作當時的公所作兒童會,為區內兒童提供服務。伍志和指,一間供奉道教北帝的傳統中國廟宇,能兼容不同的宗教,借場予基督教機構在廟內提供社區服務,顯示中國民間信仰具有很大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