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野豬未避孕 3000大軍搵食通街走 關注組促野外種食物餵豬

撰文:黃景洪
出版:更新:

近年,野豬橫行市區搗亂的新聞時有聽聞,據漁護署初步統計,本港的野豬數目多達3,300頭,而在2016年至2020年短短四年間,有關野豬滋擾的投訴更暴增一倍有多。為遏止野豬的增長速度,漁護署在2017年開始為野豬注射避孕針,或就地進行絕育手術,而其他野豬則會放歸野外。野豬關注組成員黃豪賢認為,人類入侵野豬的棲息地卻未有相應補償,導致野豬在山頭「無嘢好食」,被迫落山覓食,他促請有關當局在山野種植野豬愛食的植物,將牠們的棲息地回歸自然。

(資料圖片)

據漁護署資料顯示,有關野豬的投訴由2016年的583宗,上升至去年的1,184宗,增幅達一倍,而截至2020年11月,有關投訴亦達920宗,情況有上升趨勢。漁護署今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政府自2017年起暫停安排狩獵隊進行狩獵野豬行動,並在2019年全面停止運作,漁護署在2017年底推出野豬捕捉及避孕/搬遷先導計劃,處理野豬在市區造成滋擾的問題。部門會將造成滋擾的野豬搬遷到遠離民居的郊野地點,並會在可行的情況下為造成滋擾或獲救的野豬避孕或絕育,以免習慣在民居覓食的野豬數目不斷增加,漁護署在2019年已將有關工作恆常化。

(資料圖片)

捉野豬就地絕育

漁護署於2019年開展了野豬數目調查的前期研究,初步分析顯示,全港郊野地區有1,800至3,300頭野豬,署方將會進一步收集及分析數據,預計於2021年內可完成估算。據漁護署數據顯示,自2017年底至2020年11月,漁護署共安排了128次行動,捕獲666頭野豬,當中為296頭野豬進行避孕或絕育,499頭野豬被搬遷到遠離民居的郊野。

漁護署發言人指,利用避孕疫苗為野豬避孕的野外研究及為野豬進行絕育手術,是全球首創的試驗計劃。結果顯示93%的野豬在注射避孕疫苗後的2至21個月後未有再次懷孕的跡象;此外,漁護署自2018年開始嘗試實地為野豬進行永久絕育手術,惟手術過程複雜及準備需時,加上部分捕獲野豬的環境空間狹窄、地勢陡峭或沒有道路連接,未能在突發情況下施行手術,故不能完全取代避孕疫苗。

+1

去年11月,西貢區區議員陳嘉琳以及南區區議員彭卓棋先後在社交平台發文,直擊野豬絕育的過程。陳嘉琳指出,在西貢北港坳一帶經常有人餵野豬,經漁護署幾個月監察後,決定要為該地的野豬絕育,並成功用麻醉鎗麻醉了8隻野豬。陳嘉琳表示「最大的超過56KG要幾個大男人才能抬起。麻醉以後就要磅重、照超聲波確保沒有懷孕、有懷孕的就要打避孕針、沒有懷孕的就即場做微創絕育手術,所有野豬都會打晶片和剪耳朵作識別。」

餵飼野豬吸引落山覓食

漁護署發言人續指,野豬的繁殖率與食物的供應息息相關。而署方的調查亦顯示,近年野豬滋擾個案的上升主要是與有人餵飼及不當處理戶外垃圾有關。因此,漁護署會繼續與相關政府部門緊密合作,清除滋擾黑點的食物誘因,包括清理食物的殘渣、加強宣傳切勿餵飼野豬的訊息及改善垃圾收集設施的設計等。

此外,漁護署早前聯同食環署及環保署合作開展了一項顧問研究,以改善垃圾箱和垃圾收集設施的設計,從而減少野豬及猴子在戶外垃圾尋找食物。承辦商已設計出三款預防野豬或猴子滋擾的垃圾桶,於全港70多個不時受野生動物滋擾的垃圾收集點進行實地測試,並於2020年第三季完成測試。研究顯示新設計能有效減少野生動物的滋擾。食環署會按實際需要在更多適當的地點採用新設計的垃圾桶,以減少野生動物的滋擾。

野豬關注組:建議野外種食物餵豬

野豬關注組成員黃豪賢表示,為野豬絕育是無可奈何的決定,「(人類)入侵野豬棲息地,又要佢哋絕育」,他強調野豬和人之間的相處,應以避免互相干擾為前提,漁護署的做法無可厚非,但他質疑署方資源有限,一年間只捕獲到數百頭野豬,對控制野豬總體數目的功效實在是杯水車薪。

野豬關注組成員黃豪賢促請有關當局在山野種植野豬愛食的植物,將牠們的棲息地回歸自然。(資料圖片)

他續指人類與野豬衝突頻繁,原因在於人類過度發展,「無去還原(野豬)棲息地,一路起樓、起馬路,但無補償綠化帶,對野豬唔公平。」而針對將滋擾社區的野豬搬遷到野外的做法,黃豪賢就認為只屬權益之計。他建議有關當局能從源頭着手,「喺山野種植野豬鍾意嘅食物,例如根莖植物、果實如蘋果之類」,他續指,這些植物底下多數都會有蚯蚓,為野豬提供更多食物,避免牠們走到市區覓食。

+2

近期野豬在市區「搗亂」的個案頻繁,在去年12月底,一架停泊在大帽山郊野公園的「綿羊仔」,慘遭一家五口野豬咬爛;11月底,港島多處中西區區議員彭家浩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多隻野豬在晚上10時許便會在區內自動現身,到路邊翻找堆積的垃圾覓食;10月底,將軍澳更有一隻正橫越馬路的小野豬,被收掣不及的鐵騎士撞倒及輾過,當場吐血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