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貧窮人口創新高 社協指不理想 促政府重新檢視扶貧政策
政府昨日(23日)發表貧窮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全港的貧窮人口有149.1萬,貧窮率達21.4%,較2018年增加8.5萬人。即在2019年中,本港每5個人便有1個為貧窮人口。情況雖在政府恆常現金等政策介入後,有所下降,但仍超過109.8萬貧窮人口,貧窮率達高達15.8%。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認為報告反映本港貧窮情況進一步惡化,情況並不理想,建議政府應重新檢視扶貧政策,以符合現時局面。
政府昨日傍晚公開報告,報告表示,在綜援、長者生活津貼、在職家職津貼等政策介入後,有39.2萬人脫貧,貧窮率減幅達5.6 %。當中,綜援、長者生活津貼扶貧成效最為顯著,去年分別令15.5萬人及15.4萬人脫貧,整體貧窮率減幅均為2.2%;至於在職家庭津貼令4.7萬人脫貧,對整體貧窮率減幅為0.6%。
報告亦指出,去年受本地社會事件及中美貿易摩擦雙重打擊,本港經濟自2009年環球金融危機以來,首次陷入衰退,勞工市場於下半年明顯轉弱。當中,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受到重創,當中涉及不少較低技術職位,因此基層家庭所受的衝擊亦頗為明顯,加上人口加速高齡化及住戶持續小型化,貧窮指標承受前所未見的上升壓力。
綜援逾20年未有作出全面檢討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表示,當局將2019年貧窮人口上升的原因,歸咎於宏觀經濟變化、當年的社會事件及中美貿易戰。社協則認為外圍經不可抗逆,故政府更應未雨綢繆,如積極思考如何強化勞工的就業支援,以備外圍環境及社會因素的變遷,及早應對不同社群面對的貧窮問題。例如全面檢討綜援制度,社協提到,現時除了一人住戶外,其他綜援受助人獲資助水平均低於貧窮線,接受綜援協助後亦難以脫貧。加上,過去二十多年來綜援制度均未有作出全面檢討,政府應適時檢視各扶貧政策成效並作出改善。
在職家庭津貼申請門檻高 貧窮人士難受惠
社協又提出,雖然政府有設立在職家庭津貼,並在7月時全面大幅調高職津的津貼金額,但現只累計僅約7.7萬個住戶受惠於職津計劃,反映扶貧計劃力度不足。加上,2019年受反修例的社會衝突和2020年新冠疫症影響下,經濟大受打擊,不少低收入家庭被迫面對失業和就業不足的境況,工作時間被迫減少,他們難以符合申領在職家庭津貼的工時要求。
社協認為,政府應在非常時間下,放寬申領在職家庭津貼的工資限制,如放寬至原本所需時數的四份之一,即最少36及9小時,藉此讓計劃受眾涵蓋更多未完全失業但就業不足的勞工。而針對在職貧窮家庭,政府為長遠而言,應考慮推行「負稅率」制度,直接補貼每月收入低於貧窮線的在職貧窮家庭,免卻申請在職家庭津貼的手續和程序的煩惱,避免減低他們的申請意欲。
貧窮青年失業問題嚴峻 促增設實習職位
對於貧窮青年失業問題,扶貧報告顯示,青年失業問題嚴峻,18至24歲貧窮青年的失業亦高達8.9%:25至29歲貧窮青年近九成已完成學業,但仍有53.9%無業,當中約14.7%為失業青年。就此,社協建議,應增設實習職位,以支援不同年齡青年就業和撥款資助企業聘用年青投入職場,政府亦府向企業提供資助,鼓勵企業開設更多實習崗位,增加就業職位。
失業率高企 倡設失業援助金
此外,社協亦促政府儘快設立失業援助金幫助失業人士。社協指出,現時政府推出的支援失業人士、開工不足人士的計劃,都是一次性及受惠人數少,而現有的保就業計劃及綜援更幫不到這一群人。因應失業率高企,政府應設立失業援助金,在綜援制度以外設立非供款式的失業援助金,如失業援助金的津貼額為每月正常收入的80%,上限為16,000元,最多可領取六個月津貼。在經濟下行下,長者的收入也受到莫大影響,報告中更顯示不少貧窮人口屬退休長者。社協建議調升長者的津貼水平,以確保受助人接受津貼後,收入能達致貧窮線以上水平,強化福利政策對貧窮長者的經濟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