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最細碼頭假日迫爆 40多年歷史長洲渡輪碼頭擬重建
每日服務逾2萬人次的長洲渡輪碼頭,原來至今已有最少40多年歷史,更是全港最短和最細的渡輪碼頭,保留於50年代只有2個泊位及單層候船室的設計,當假日遊人眾多時,便會出現「迫爆」碼頭、大排長龍的情況。有見及此,土木工程拓展署近日提出重建長洲渡輪碼頭,建議於近水務署長洲廠重建,並呼籲居民在11月10日或之前提交意見。
土木工程拓展署近日致函予長洲居民,指位於新興海傍街的長洲渡輪碼頭在假日的使用量已接近飽和,碼頭結構呈現老化情況,有市民期望擴建或重建碼頭,以應付日益增加的需求。土木工程拓展署遂研究重建方案,提出在近水務署長洲廠重建渡輪碼頭,並計劃在新碼頭投入運作後,拆卸現有渡輪碼頭,騰出該水域以供船隻使用。
署方認為比起原址重建,該選址較理想的原因是與原有碼頭位置近,建築成本較低和建築工期較短,重建工程期間無需興建臨時渡輪碼頭,維持現有渡輪碼頭、公眾碼頭、梯台和通航區的運作,亦可在新碼頭提供足夠乘客等候空間及在碼頭旁增設單車泊位。署方提出的新設施包括碼頭設施例如WIFI服務、再手能源、電子資料顯示板、洗手間等,無障礙設施如色彩對比、凹凸紋引導徑、升降機等,以及樓面用途如公共空間、表演場地、觀景台等。
署方希望重建碼頭有助改善乘客處理量,改善渡輪靠泊及集中渡輪服務,同時增強渡輪碼頭結構完整性和耐用性,並呼籲居民在11月10日或之前提交意見。
區議員料重建後碼頭候船範圍較大
目前土木工程拓展署就碼頭重建一事諮詢居民,考慮選址方案包括原址重建、近水務署長洲廠、長洲市政大廈前的上落貨區,以及近佛教慧因法師紀念中學。離島區區議員梁國豪表示,長洲渡輪碼頭分兩階段興建,最早一段更已有60年歷史,及後至九十年代再擴建,「基本上是兩個建築物」,故存在結構性問題,每年均需進行大型維修確保穩固,故同意有重建的需要。此外,長洲幾乎每日都迫滿遊客,現時的渡輪碼頭根本無法疏導人流,梁國豪指,重建後的碼頭預計有150至200米長,較現時的20米長,「到時遊客即使未入閘排隊,也不需要排出街」。
現有碼頭歷兩次擴建 仍是全港最細
翻查資料,政府於1959年在長洲修築有蓋碼頭以改善渡輪碼頭,從而應付頻密之班次和方便乘客。工程由工務局港務部承建,在動工興建碼頭前須進行小部分的填海。長洲渡輪碼頭落戶現時的新興街,並於1960年4月28日啟用,由民政署長華璐桐(G Walton)及油麻地小輪總經理劉鎮國剪綵。
至70年代,長洲渡輪碼頭搬至現址新興海傍街。雖然經歷70年代中及80年代初兩次擴建,但它是全港最短和最細的渡輪碼頭,保留於50年代只有2個泊位及單層候船室的設計。即使在2015年進行過翻新,但相關的工程只是集中於粉飾設計,並未有任何空間和泊位的擴充。碼頭無法讓超過41米的大型高速船停靠,同時候船室只能容納約700人。因此,每逢假日,大批市民、遊客湧入長洲時,皆會出現「迫爆」碼頭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