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推社會資本入北區鄉村 藥劑師揭基層長者藏過期十年成藥
新冠肺炎疫情反覆,不少社福服務面臨停頓,或變陣照顧有需要人士。今年3月,曾有社福團體為支援北區鄉郊長者,組織「社、醫、校、工」不同界別義工走進上水、粉嶺及沙頭角等30多條鄉村。有中醫師、·護士、藥劑師參加計劃為長者提供社區基層醫療服務,替北區獨居長者檢查家中藥品,甚至為長者寫轉介信求醫。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秀群松柏社區服務中心過去25年一直於北區從事長者服務。今年3月,中心推出「從北孤單網鄉情」 計劃,支援北區上水、粉嶺及沙頭角一帶近30條鄉村的長者,服務區域包括沙頭角禁區的範圍。中心總主任(耆年服務)周華達指,北區偏遠鄉村長者礙於交通不便,減少長者外出及與社會連結意欲,不少長者滋生孤獨感。而且北區村落分散,村頭村尾能相距20分鐘路程,社區支援隨人口老化,愈見不足。
望培養長者「ready to speak」心態
周華達解釋,不少居於鄉村的長者往往不願意向外界救助,「有事先處理,有病癥先去睇醫生」。他表示北區不少鄉郊長者屬基層,且知識水平較低,往往更難覓得支援。為支援他們,中心開始連繫熟悉村內文化的年輕長者,擔任「鄉村鄉星」,識別村內的孤獨長者。同時,計劃又在村內設立「聚腳點」,例如借用村公所,連繫村內長者。周指,當長者習慣到聚腳點與他人分享日常瑣事,將有助他們從日常培養出「ready to speak」的心態。
屈臣氏派「三師」教長者照顧自己
其後,長者中心吸納商界、學校等不同的社會資本,甚至有大型個人護理連鎖店屈臣氏提供醫療及個人護理,讓藥劑師入村為長者提供基層社區醫療服務。隨疫情爆發,防疫物資短缺,屈臣氏又曾向村內長者提供口罩應急。屈臣氏集團企業傳訊總經理李民漢指,集團派出藥劑師、營養師、中醫師(三師)等義工參與計劃,透過女青年會外展網絡為長者提供健康檢查。他指,曾有藥劑師在探訪老友記期間,發現有長者藥物過期十年仍儲放在家,於是藥物管理又成為義工隊團隊的工作;而營養師則帶長者閱讀營養標籤,中醫師義工則入村教授長者不同的中醫食療養生,他指,「最好係自己管理到身體就最好」。
藥劑師寫轉介信 助長者求診
有參與計劃兩年的藥劑師義工曾涉足沙頭角村與蕉徑村,接觸鄉郊長者。除探訪以外,他亦為曾參與2018年7月蕉徑村普查中65名長者檢測,當中有14名需要提供更多護理指導,其中6名長者因服食舊式血壓藥,其副作用使長者久咳,需由義工藥劑師寫轉介信求診。他表示,活動後曾聯繫計劃工作員跟進領取轉介信後的長者覆診狀況,而其任職機構屈臣氏亦提供血糖機優惠套裝,協助有需要的基層老村民在家量血糖,最後有7名村民受惠。他指,至今仍有跟進14名三高村民的健康管理情況。
「從北孤單網鄉情」計劃獲勞工及福利局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學輔導長陳國康教授指,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聽來有點陌生,但當中不少價值亦為人所熟悉。他以「從北孤單網鄉情」解釋,過往北區一直有不同非政府組織及村公所,但過往卻沒有出現相關計劃。而是次機構把不同資源、專業知識,從一班人帶入另一群體(村民),促成社會網絡形成,而背後凝聚眾人的便是互相、團結的價值觀。
而在目前疫情下,陳國康認為不少社福機構受疫情限制,而受助者亦因疫情受困,社福機構無法面對面提供服務,更難與受助者建立網絡。他指,疫情或會令初組成的社會網絡倒塌,但亦能讓人藉已有的社會網絡關顧網內的需要。他指,社會上仍有計劃、義工協助港人,呼籲市民於疫情下應做回自己,主動關心身邊人,像疫情初期港人互助一樣。
勞工及福利局轄下之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舉辦第五屆「社會資本動力獎2020」,獎項嘉許2018-20年期間建立社會資本有成果的企業/機構
報名時間:即日至2020年9月18日
報名費用:免費
報名方法:填妥報名表格,連同補充資料透過電郵或郵寄提交到基金秘書處
報名連結: https://bit.ly/2AWiNJ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