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個大型魚飼料袋遍及索罟群島沙灘 環保團體促政府調查及檢控
海洋垃圾一直是本港備受關注的議題。早前在馬灣有大型雪櫃被沖上岸邊,打開雪櫃時更傳出一陣濃烈酸臭味。7月時,屯門龍鼓灘及黃金泳灘又曾驚現豬手、雞翼「擱淺」。保育海洋生態組職OceansAsia負責人Gary Stokes日前和家人遊覽在大嶼山西南方的索罟群島時,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垃圾,包括口罩、其他塑膠垃圾和大型魚飼料袋,引起保育及環保人士關注。
OceansAsia研究總監Teale Phelps Bondaroff受訪時表示,這次到訪索罟群島時,發現在水中有多達44個大型魚飼料袋,部分更埋在沙子中。他們認為該批魚飼料袋來自附近的水產養殖場,促請相關部門調查這些垃圾來源,並對肇事者採取適當行動。
OceansAsia研究總監Teale Phelps Bondaroff接受訪問時指,這次到訪索罟群島時,沙灘上除了口罩和塑膠垃圾外,他們更在水中發現了多達44個大型魚飼料袋,部分已埋在沙子中。他亦指出,魚飼料袋並非近期才發現,早前在愉景灣及南丫島西海岸亦有大量類似袋子。
海洋垃圾難以辨別來源
過往,他們亦曾在索罟群島中發現各種各樣的垃圾,從口罩、塑膠瓶、垃圾袋、包裝及鞋子,到較大型的物品,例如椅子、電視和冰箱等都有。Teale Phelps Bondaroff指,今次發現的塑料袋(大型魚飼料袋)顯然來自附近的水產養殖場,他們正嘗試縮小範圍偵查下去。他認為海洋垃圾及其污染效果是無分國界的,「我們在海灘上發現的垃圾,可能來自任何地方,就像被棄置的口罩一樣,很難確定來源,但我們知道它們必定是來自附近。有垃圾則較易識別其來源地,例如是是餐飲公司及特定餐廳所使用的食品包裝」。
塑膠垃圾纏住海洋動物或直接致死
他強調海洋垃圾嚴重影響海洋生態及物種,現時每天均有超過800萬件垃圾進入海洋,「這些垃圾一旦進入海洋環境就不會消失,例如塑膠會分解成越來越小的碎片(微塑膠),對環境和動物造成嚴重影響,較大的塑膠片(例如漁飼料袋)可能纏住海洋動物,導致肢體被截斷,或緩慢地把牠們折騰致死」。據統計所得,每年有多達10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及海龜被塑料殺死。
他認為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海洋。個人方面,可以盡量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從源頭上減少對塑膠的消耗,亦要正確地回收及處置塑膠。企業方面,則應該對海洋垃圾加強關注,例如這次發現的大型魚飼料袋的發源地,應妥善棄置其垃圾。漁護署及其他相關部門則需要調查這些垃圾來源,並對肇事者採取適當行動,「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垃圾承擔責任,政府則需要對那些不承擔責任的人採取適當的行動」。
食環署:視乎需要增加清理頻次 海事處:加強巡邏
食環署回覆查詢指,署方負責非憲報公布泳灘和沿岸地區的垃圾清理工作(除其他部門管轄的範圍外),並會派員定期巡視索罟群島非憲報公布泳灘。除每月一次的清理行動外,會視乎實際需要增加清理頻次。
海事處則指,其人員在日常巡邏時若發現有市民棄置垃圾到海面,定必作出檢控。海事處與食環署不時在沿岸地區進行聯合清潔行動,並派船將從陸路難以到達的地方所收集到的垃圾,經水路轉運到海上垃圾收集站。海事處又指,會繼續加強巡邏,留意索罟群島附近水域的潔淨情況,按實際需要安排海上清潔承辦商進行清理海上漂浮垃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