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缺U形渠及排氣管 六成住戶憂染病 建築師指渠道滲漏易播毒

撰文:黃文軒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擴散。昨日(10日)青衣長康邨康美樓懷疑出現病毒經喉管傳播情況,全港人心惶惶。目前全港劏房居住人數約21萬,劏房環境空氣不流通、渠口亂駁,惡劣的環境恐成播毒溫床。有團體今日(11日)發表調查,指有六成劏房戶擔心高密度的居住環境會更容易染病。有建築師指,劏房的渠道大多不合規格,擔心病毒更易透過喉管傳播,情況令人憂慮。

劏房或曾改裝去水渠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在農曆新年後,以電話訪問了107位居於葵青區內劏房的居民,受訪者多為基層人士,平均收入為$11,097。調查顯示,近六成居於「一劏三」單位以上的受訪者擔心,劏房高密度的居住環境,會因空氣不流通及曾改裝去水渠會更易感染病毒。

調查亦指出,近八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沒有足夠防疫用品去應對疫情,如口罩、漂白水等;另外,超過八成受訪者只剩14日的口罩存量。聯盟成員丘梓蕙稱,有街坊一個口罩曾重用十日,情況極為惡劣。

彭女士指,她臉上的口罩已重用第三日。她指自己會在口罩內加墊紗布,每次外岀後都會將紗布洗淨消毒更換再重用。 (黃文軒攝)

劏房戶重用口罩 消毒用品難求

居於「一劏二單位」的彭女士今年75歲,與78歲的丈夫同住。彭女士指,丈夫是癌症末期病人及患有心臟病,一個月需定時陪丈夫到醫院覆診及抽血約五次。目前她家中只剩下兩個口罩,今日她臉上的口罩已重用第三日。她指自己會在口罩內加墊紗布,每次外岀後都會將紗布洗淨消毒更換再重用。

彭女士指,自己居住的單位處於頂樓,並有獨立廁所,沒有廚房,惟樓下是安老院,不時有院舍長者需岀入醫院,擔心病毒透過污渠交叉傳播。她指自己會加強清潔,但又指現時消毒用品如漂白水都難求,「政府話要點消毒清潔,我夠知啦,但係咁貴我點買呀?政府有冇做過咩幫吓市民?你教吓我啦!」

排污渠及抽氣喉互通 空間不足無加U型聚水器

另一劏房戶陳先生平日經常為街坊義務進行渠務維修,他指據自己觀察所得,超過一半的劏房戶內的排污渠及抽氣喉均是幾戶互通,不少單位內需升高地台以加建獨立廁所。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成員吳堃廉指,過去曾向專業人士查詢,指加建後的廁所地台因空間不足,無法加設U型聚水器,因此「街坊倒幾多漂白水都冇用,只好叫佢哋關上馬桶蓋。」

劏房戶陳先生平日經常為街坊義務進行渠務維修,他指據自己觀察所得,超過一半的劏房戶內的排污渠及抽氣喉均是幾戶互通。 (黃文軒攝)

失防護系統易播毒

淘大花園曾於2003年大規模爆發沙士,政府其後發表調查報告指,懷疑因單位地台排水管的U型聚水器乾涸,未能發揮原有隔氣作用,以致受污染的空氣經由污水管倒流入室內,病毒因此蔓延。

建築師關兆倫指,建築物規例規定單位須安裝U形聚水器,如單位經合法入則建造,洗手盤下及廁所去水位置一般都會有U形聚水設計。但他指,大部分劏房均為非法改建,有機會沒有按規例加裝U形聚水系統,單位的去水會直接流入污水渠,變相失去一層防護系統。

調查顯示,近六成居於「一劏三」單位以上的受訪者擔心,劏房高密度的居住環境,會因空氣不流通及因劏房曾改裝去水渠會更易感染病毒。 (黃文軒攝)

昨日(10日)青衣長康邨康美樓單位有兩名病人先後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港大醫學院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其中一單位的糞渠設計有問題,估計病毒經糞渠在排氣位傳播。關兆倫表示,袁國勇所指的「排氣位」又稱反虹吸管,作用在於當用戶沖廁時,排水管會產生「虹吸效應」,有機會將聚水器內的水吸走,令管道內變成真空,而反虹吸管就是為了防止沖廁時抽走聚水器的水而設,與U形聚水器的功用相輔相成。

開啟抽氣扇形成負氣壓 病毒從排水位抽出再傳播

「劏房通常一個單位劏開幾個,管道未必符合正常規格,擔心去水位並沒有安裝反虹吸管及U形聚水器,而且劏房舊樓渠道亦會有滲漏問題。」關兆倫又指,劏房內的廁所與廚房相近,如病毒停留在污水渠內,當開啟抽氣扇時便容易形成負氣壓,從排水位抽出病毒,再透過廚房的抽氣扇傳播到各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