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秩序灣體育館用地發展拖20年 社區幹事促解決5萬居民康體所需
筲箕灣愛蝶灣旁一幅原規劃作愛秩灣體育館及休憩用地的土地空置了20年,仍未開始動工興建。筲箕灣社區辦事處幹事陳溢謙早前向323名筲箕灣市民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受訪者對整個社區的滿意度偏低,當中逾五成市民認為「人口老化」為區內最嚴重的問題,其次為「社區設施不足」。近七成受訪者期望體育館儘快落成,以提高他們對社區的滿意度。
體育館用地空置20年
1999年,市政局提出將愛蝶灣旁一幅佔地約0.51公頃的土地發展作愛秩序灣體育館及休憩用地用途。東區區議會轄下的康樂及文化事務委員會於2000年9月21日通過議案,並預計工程於2006年完成。其後計劃遭擱置,直至2017年,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於《施政報告》中,將該幅土地列入「展開技術可行性研究的項目」。惟至2019年,該幅土地並未發展成綜合體育中心,現時是香港東樹木組及臨時停車場用地。
人口老化、社區設施不足問題嚴重
筲箕灣社區辦事處幹事陳溢謙聯同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系學生,於今年5月至8月期間,就愛秩序灣體育館及休憩用地發展之進展,進行意見調查,訪問323名於筲箕灣生活的市民,當中281名為筲箕灣居民。調查發現超過95%受訪者對其居住環境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但受訪者對整個社區的滿意度則偏低,逾一半受訪者選擇「滿意」或以下。
調查問及受訪者認為「筲箕灣社區目前最嚴重的問題」,有一半受訪者(160名)認為是「人口老化」,其次有48.7%受訪者選擇「社區設施不足」。當中有69.8%受訪者認同愛蝶灣旁空地的臨時土地用途會影響他們對整個社區的滿意度。調查發現,不少受訪者對停滯不前的體育館及休憩用地發展感到失望。陳溢謙解釋稱,「有受訪者長期居於筲箕灣,早已知悉該臨時土地於20年前已經被劃為『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但至今仍未建成,當然感到失望。」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普查統計,東區的年齡中位數為43.8歲,略高於全港平均的43.4歲。當中東區45歲以上的人口,佔全部的48.2%,同樣略高於全港的47.6%。
受訪者同意興建體育館來正面影響
調查又發現,受訪者普遍同意興建愛秩序灣體育館及休憩用地對個人和社區有正面影響。當中78.3%受訪者認為體育館可以「提升身心健康」;超過50%受訪者認為發展將「完善筲箕灣社區規劃」及「提升社區活力」。至於負面影響方面,受訪者均認為發展的負面影響皆是筲箕灣現時已經出現的社區問題。
在體育館設施方面,18至34歲的受訪者中,有七成認為「體育館的配套設施多元化」是他們最重要的考慮。當中又最多市民選擇「游泳」及「跑步」。
陳溢謙:筲箕灣體育設施欠奉
陳溢謙指,東區現時有數間體育館,包括柴灣體育館、港島東體育館、渣華道體育館等,唯獨筲箕灣缺乏自己的社區體育館,「區內有不少休憩用地、公園,但全部都只有幾張椅子,沒有其他設施。區內體育設施欠奉,當中大部分又以籃球場為主,十分單一。街坊想打乒乓球,要去荒廢街市的乒乓球桌打。」
他引述問卷調查報告,指區內市民目前最需要的體育設施是游泳池及緩跑徑,希望政府盡快於該幅空置土地上興建綜合體育中心,解決筲箕灣五萬市民體育設施不足的問題。
根據賽馬會思匯「聯繫空間」計劃於2018年10月公布的「香港休憩用地公眾意見調查」,東區最受歡迎的休憩設施為「座位」,其次為單車/緩跑徑。整體而言,東區居民對區內休憩用地數量的滿意度為5.8分(滿分為10分),比全港平均分5.7分高0.1分。東區人均休憩用地面積為2.3平方米,是18區內第四低,亦低於全港平均的2.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