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KOL】北區版主為言論自由開組 山竹塌樹斷交通網友報料救

撰文:黃桂桂
出版:更新:

一位中年女士走近Alex問:「(普通話)請問地鐵站怎麼走?」Alex指着身後的位置:「(廣東話)你一路向前行,上天橋再轉右就係。」
Alex是「North District北區」群組的管理員,他在北區長大。面對滿街都是普通話人,他回頭嘆了口氣,看着旁邊的百匯坊說:「這裡樓上以前是機舖,但你看,現時全都是藥房、化妝品店。沒辦法,水貨客入侵上水後,一間間的藥房把小店都吞噬了。」
水貨客問題困擾北區多年,至今未得到解決。Alex說:「水貨客已經融入北區,這個問題是不可能解決的了。」只是偶然憶起昔日寧靜的上水,他仍禁不住唏噓。
攝影:黃桂桂

百匯坊以前是機舖,但結業後,現時全都是化妝品店、藥房。

上水火車站絡繹不絶的水貨客

來到上水火車站,還未出閘便看到洶湧的人潮,一句接一句的普通話傳入耳邊,要不是港鐵傳來「切勿幫襯無牌小販及行乞——」的廣播,差點以為自己身處內地。Alex向記者走來,剛好有一名拖着24寸行李箱的女士從我們中間穿過,行李箱的輪子從記者腳址前端滾過。

Alex似乎已見慣不怪。「很多人都試過被行李轆轆過隻腳,更有人試過因此入醫院。」望着眼前的火車站,他嘆道:「上水火車站是一個北區居民又愛又恨的地方。愛,因為這裡是居民上下班的必經之地;恨,因為太多水貨客。」他看看接踵而過的行人及行李箱,說最誇張的情況,是整個大堂塞滿黑壓壓的人,甚至不能落月台乘搭火車。

遭藥房吞噬的小店

水貨客如藤蔓般盤纏於北區,Alex認為他們已經嚴重影響北區的社區生態。Alex自小在北區長大,在他仍是小學生時,石湖墟有四、五間文具店,放學便去那裡流連,可是現時,文具店都變成了藥房。新康街、新發街、新功街……近七成店舖都是從事水貨客生意的藥房及化妝品店,有的甚至明目張膽地用上簡體字作店名,街上都是操普通話的人、大大的行李箱、拆開的包裝盒。

Alex說,石湖墟變了,他也有一段時間沒來了,「有種唏噓的感覺,見證着環境的變遷使很多小店消失,又迫走原本居於這裡的人。小時候覺得不會變的,長大後都變了。」

Alex小時候也喜歡到旁邊的上水廣場吃哈迪斯、Burger King,到冒險樂園玩機動遊戲,可是,這些店舖都被一間間名牌化妝品店、時裝店、金舖取代了。Alex說,他最震驚的,是連連鎖快餐店麥當勞也因不敵水貨客而結業,逾二千呎的麥當勞變成萬寧、屈臣氏等藥妝店。「水貨客的入侵令上水的店舖選擇愈來愈少,經營居民生意的小店難敵昂貴租金,根本無法生存。」

石湖墟內大部分店舖都從事水貨客生意,Alex嘆社區小店難以生存。

水貨客在北區:從入侵到適應

水貨客的枝蔓亦延伸至上水的交通,Alex說,上水火車站迴旋處、吐露港公路經常塞車,因此不少北區居民會選擇乘搭火車上班,然而一批批的水貨客湧進火車站內,致使不少居民需等待至少一至兩班火車才能上車,「香港人好關心返工,上唔到火車當然會燥。」

不過,水貨客在上水滋生多年,Alex認為他們已慢慢適應上水,「以前水貨客撞到人不會說對不起,現在會;他們現在知道早上八、九時是繁忙時間,會避開在這個時間走水貨。」水貨客適應了上水,上水居民又是否適應了水貨客?Alex不否認,因部分上水居民本身也正從事走水貨的活動。「好難估計水貨客有多少,感覺像去了旅遊區,但上水不應是旅遊區。」他認為,北區現時面對的交通、民生問題,都與水貨客息息相關。

交通擠塞是北區一大難解的結,Alex說,每天早上,上水火車站旁的迴旋處會特別擠塞,因有返工人士、校巴及送子女上學的家長。

對北區的印象:從冷漠到親近

2016年,在「North District 北區」內發生了一宗「做人不要太安妮」事件。當時石湖墟有一間網吧,由於業主不再續約,將其逼遷,租給樓下一間髮廊賣水貨,髮廊女東主本來要求網吧老闆留下裝修,稱會支付一筆費用,後來反悔,要裝修不給錢,引致網吧老闆不滿,把事件放上「North District 北區」群組。谷友見到帖子,馬上說:「我過嚟幫你拆咗個裝修佢!」五、六個谷友竟真的幫助老闆在一夜之間拆掉網吧內所有裝修。

「以前我覺得社區是冷漠的,但這個群組令我看到社區內的人可以很親近,不認識的人會互相幫助。」去年山竹期間,北區由於冧樹與市區隔絕,居民出不了城,他們便在群組內通報消息,「有谷友報告冧樹情況,其他人馬上出去自發清理;又有谷友報告那裡有車可以出市區。」

開組原因:捍衛言論自由

這讓他想起開組的原因,2014年,各地區群組遍地開花,當中以「Tai Po大埔」首先成名,讓社區人士知道區內的大小二事。Alex指,當時北區只有一個社區群組,「但該群組由親建制人士管理,一些反建制的帖子會被刪除。為捍衛言論自由,我和另外三個朋友便開了這個群組。」他說,群組在宗教、政治上均保持中立,容許不同意見人士發表自己看法。

他笑言,因為「沒有限制」,令群組內經常出現罵戰,「但我認為罵戰也是討論的一部分。」他舉例,群組內有一位姓劉的男子,經常拍下流浪動物的照片,然後舉報給漁護署,並在群組內發帖。有愛護動物的谷友看到後憤怒不已,「谷友認為,他明知報給漁護署後,動物會被人道毀滅,但姓劉的谷友則認為他沒有做錯,漁護署的存在就是要人舉報流浪動物。雙方因此經常出現爭執。」Alex說,事件反映政府在動物政策上的問題,「為何一個本應是保護動物的組織,會令人覺得舉報給漁護署是一件不正確的事?很荒謬!」

Alex說,「互相幫助」是群組的存在價值。遇到壞事,居民會很齊心,例如會有人就修訂《逃犯條例》一事派發傳單。

北區不危險

網上的鬧戰、水貨客與上水居民的爭執,都予人一種「北區很危險」的感覺,Alex笑道:「有媽媽知道女兒要來北區,會叫她小心點。」但是,在北區居住了二十多年的Alex則說,其實北區並不危險,「熟悉北區的人便知道,北區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地方。這裡有樸素的人及美麗的風景,可以踏着單車去食豆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