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情緒輔導懶人包】腦海浮現衝突畫面 團體提供輔導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反對政府修訂《逃犯條例》的遊行和示威活動不斷,當中警民多次發生激烈衝突,也有示威者於太古廣場危站墮樓,接二連三的事件,令香港人悲傷、憤怒、無助。昨天民陣發起第四次反修例大遊行,除了條例最終是否可完全撤回等問題值得關注,如何撫平心靈傷口、處理情緒問題也需要留意。近日民間相繼發起不同形式的支援,他們希望告訴大家,出現情緒問題十分普遍,而及早尋求支援,能適切預防各種心理困擾。

+17

急性心理壓力

不論政治立場如何、有沒有到場參與示威活動,從電視、網絡上見到排山倒海的衝突片段和消息,想必每個人都有感受。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上周發出公開信,就事件對全港市民的心理影響表示關注,其後亦有提供「緊急心理支援」,歡迎市民免費參加。主席郭倩衡指,不少市民在示威活動過後,回家仍對畫面揮之不去,出現對生活感到厭惡、認為城市將來沒有希望等的情緒,且易被牽動,他們將這些情況稱為「急性心理壓力」。

提供「緊急心理支援」服務

「我哋唔會使用『災後輔導』嘅字眼,因為言之尚早,但如果持續落去,就可能有其他問題。」郭倩衡表示,他們不希望大家對自身的情緒狀況有誤解,但同時認為傷口不應被輕視。她與學部其他專家自上周開始,以「同行者」的身份用小組形式聆聽當事人訴說感受,並從中穩定他們的心理狀況,短短三天已有約20人求助,「我哋會教大家放鬆自己嘅技巧,愈睇(相關資訊)愈激氣嘅時候,不如唔好再睇telegram、facebook等等,負面情緒一定會有,但絕對可以有方法調節。」她表示,將再下周再次舉行「緊急心理支援」服務,強調這些支援小組內容絕對保密,並可按參加者的意願隨時中止。

+15

除此之外,插畫師「含蓄」也有在其專頁上載插畫,以20張圖來教大家感受和認清自己的情緒狀況,以及用寫、畫或者擁抱他人的方法來好好照顧自己。

至於網上平台「關係事務所」,創辦人兼心理學家Ken平日義務替讀者解答一些關係上的困惑,但自6月9日遊行後,他也收到很多關於情緒狀態不穩定的查詢,「唔係有即時危險、話我想去死嗰啲,但係好多人都覺得無助,覺得做得唔夠,有啲人會唔出聲,因為唔想嗌交,於是好壓抑。」他表示,求助者中不同立場的人士皆有,有人受到家人指責「你去遊行就唔好返嚟!」有人因伴侶是紀律部隊成員而感到困惑,對此,Ken指他多數擔任聆聽者的角色,讓讀者有渠道可以宣洩,又建議情緒受困者先暫停接觸相關資訊,稍作冷靜整理自己,再重新出發。

不論政治立場如何、有沒有到場參與示威活動,從電視、網絡上見到排山倒海的衝突片段和消息,想必每個人都有感受。(資料圖片/羅國輝攝)

尋求情緒輔導懶人包:

如何知道自己有「急性壓力反應」?

● 腦海浮現衝突事件畫面和記憶(包括親身經歷或新聞片段)而無法專注工作和學習;

● 鬱鬱寡歡、哀傷、不安、緊張、焦慮、恐懼、憤怒;

● 難以入睡、失眠、夜半驚醒或發惡夢;

●  因小事而感煩躁或容易發怒、受驚、無法集中精神;

● 甚至對本來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對未來失去信心;

●  嚴重時會逃避任何勾起與事件相關的事物,例如相關道路、網絡圖片等等。

近日衝突事件接二連三,如出現難以入睡、無法集中精神等情況,可能已有「急性心理壓力」。(資料圖片/梁銘康攝)

遇上急性壓力事件後要怎樣做?

●  成年人可留意自己與身邊較年幼親友的心理狀況,及關心身邊親友對是次事件的感受;

●  避免過度接觸一些在衝突期間影響自己感受的場景、新聞畫面、網絡影片等;

●  盡量保持規律的作息生活、充分睡眠和均衡飲食;

●  建立適合自己的放鬆及減壓方法,例如靜觀、冥想、做運動等;

●  遇到恐懼、不安或焦慮時,應找適合的親友互相關心及抒發情感;

●  感受並無對錯之分,與親友討論及分享時應避免過度批判甚至指責當事人的行為,鼓勵嘗試聆聽並理解大家的感受;

●  如因事件有持續受到負面情緒或人際關係影響,或事件對自己的心理影響未能隨時間減退並持續出現超過一個月,應立即向專業心理學家或輔導人員求助。

(每個人有可能出現的急性壓力反應未必相同,而不論是受助或救助者皆有機會出現,且是正常的情況,一般會在2天至4個星期內隨時間減退及放緩,事件對我們的心理影響將會漸漸遠離。)(資料來源: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 Division of Coun Psy, HK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