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禮女童案】少數族裔對性暴力意識不足 易信人少防備易受侵害

撰文:李智智
出版:更新:

少數族裔女童,遭協助弱勢社群的人士非禮,事件引起全城嘩然。多個少數族裔關注團體與平機會舉行起記者會就表達強烈關注。他們皆認為稱少數族裔對性罪行的意識不足,非常信賴學校和社工,「對性界線模糊,受傷害都不知」,加上語言、文化背景及社會障礙令受害人求助時卻步,受害人數難以估計。平機會代表更直斥本港性教育嚴重不足,促請政府動員社區網絡及加強宣傳。

種族共融教育及福利協會、 香港巴基斯坦學生會聯同平機會今舉行記者會。(林振華攝)

種族共融教育及福利協會、香港巴基斯坦聯會聯同平機會今舉行記者會,就近日有少數族裔女童被非禮一事,對少數族裔兒童受性騷擾表達深切關注,促請政府正視。

種族共融教育及福利協會創辦人之一姚潔凝稱,相信受害人難以估計。(林振華攝)

種族共融教育及福利協會創辦人之一姚潔凝稱,多個不同種族的本地團體認為少數族裔兒童易受性騷擾及性侵犯的傷害。不少低收入的少數族裔家庭缺乏保護兒童的意識,加上語言及社會障礙令他們在尋求協助時卻步,「雖然暫時未有性罪行投訴實際數字,受害人難以估計。」她冀透過今次記者會引起政府和社會關注外,亦令少數族裔知悉可向他們求助,她亦呼籲各機構加強對兒童工作有關的人士作性罪行背景審查。

種族共融教育及福利協會創辦人白俊達(中)稱,少數族裔兒童本身對性罪行的認識不足。(林振華攝)

該組織另一創辦人白俊達亦稱,少數族裔兒童本身對性罪行的認識不足,加上受文化影響,「非常害怕父母」,發生任何不愉快的事,尤是受性傷害,對父母難以啟齒。他幼兒自身經歷說:「小時候踩單車跌傷,都會怕比父母罵。當小朋友受到性騷擾或性侵犯時,因為擔心要令工作繁忙的父母上經常到警署而無法上班,亦不知從何處尋求協助,而啞忍受辱。

不少少數族裔兒童受因文化背景、語言及社會障礙而卻步求助。(林振華攝)

白俊達又指出,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少數族裔族群中,受宗教背景影響,性對女性而言是禁忌,某些家長都知道學校要提供性教育,甚至會叫女兒不要上學,令少數族裔的女童不知何為性騷擾,在性知識不足下容易受到傷害。故他認為宣傳是首要任務,「現在政府的性教育宣傳少了很多,電視、港鐵周圍宣傳禁吸毒,但冇人去宣傳防止性騷擾。如以前「寶寶龍」去哪兒了?」他稱,關注團體將會「落區」先到灣仔和油尖旺等區,香透過成日合購團體、少數族裔團體睇返少數族裔語言的單張,以及「點對點」形式以「女性教育女性」入手希望令少數族裔家長容易吸收和教育子女性知識。

身兼平機會成員的香港巴基斯坦聯會顧問 Rizwan Ulla。(林振華攝)

身兼平機會委員的香港巴基斯坦學生會教育顧問 Rizwan Ulla指出, 少數族裔兒童易受性傷害,源於不少家長和兒童都非常信賴老師和社會工作者,加上他們對性非常保守、性知識不足,「他們受老師和社會工作者的性暴力,可能都未必知,甚至都不敢出聲」。另外,由於語言不通,令他們不清楚性罪行的定義及自身權益。

他認為,政府有必要提供少數族裔語言的宣傳,以及走入社區,向教師、地區團體親自透過他們親身向少數族裔家長宣傳性知識,「他們經常用Facebook,政府和地區團體可活用社交媒體,達到廣泛宣傳」。他促請,政府與教育局、平機會和兒童事務委員會跟進有關問題。 

平機會署理營運總裁朱崇文批評本港性教育「每況愈下」。(林振華攝)

平機會署理營運總裁朱崇文亦認為,不論本地和少數族裔對於性騷擾和性侵犯定義的認識模糊,不少對性罪行限於性侵的刑事罪行。他稱,而事實上要為有時性騷擾定義範圍廣,「一個眼神、一個膊頭都可能涉及性騷擾」,市民可以「民事侵權」提出申索。

他亦就性騷擾的定義為市民一些「貼士」,他稱性騷擾分兩個範疇,包括不合理、不受歡迎的涉及性的行為,「例如男方搭女方的膊頭,無故再掃背,就可能觸犯性騷擾」;另一包括環境性騷擾,「如一位男士在公司公然看色情片,引起旁邊女士不安」。

他又批評,本港的性教育「每況愈下」,不少學校對性避而不談,,老師亦擔心被投訴不敢教、亦不懂教,「教得不入肉」,只限於教育局的刻板教材指引「以生物角度形式」作性教育,「不少學生反映連避孕套都不懂用」,叫他們如何保障自己?」他透露,目前以依賴靠地方基金會和團體協助到校訓練教師教授性知識。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