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新發展區預計本年內申撥款 公私營房屋比例擬改七三比
本港住屋需求有增無減,當局將會加快推展新發展區,發展局近日向屯門區議會提交文件指,除了計劃今年下半年正式就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展開收地和基礎建設工程,亦準備加快落實洪水橋新發展區項目。
文件提到,因應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在政府開拓的新增土地上,七成的房屋單位會應用於公營房屋,發展局考慮調整洪水橋新發展區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原定為各佔大約一半,改為七三比,私營單位將減少約1.1萬個,但就可能與鄰近以公屋為主的天水圍,組成一個更大的「悲情城市」。
為了增加房屋供應,當局將會加快新發展區,發展局準備加快落實洪水橋新發展區項目。文件中提到,因應去年施政報告表示,在政府開拓的新增土地上,七成的房屋單位會應用於公營房屋,發展局考慮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原定為各佔大約一半(即分別為51%公營房屋及49%私營房屋),改為七三比,以配合發展政策。若維持興建6.1萬個單位,日後該區的私營房屋數量,將低於原定估算的29,900個,若降至三成,將減至約18,30個,原本的1.1萬個改為興建公營房屋,包括公屋、綠置居、居屋及資助出售房屋。
洪水橋新發展區鄰近有「悲情城市」之稱的天水圍新市鎮,政府原鑑於後者以公營房屋為主,因此早前規劃階段建議將洪水橋的公私營房屋單位比例,定為各佔大約一半,以達致較均衡的發展布局。
政府曾經提出類似修訂,如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鄰近秀茂坪公屋區,最初規劃私營房屋佔八成,以免出現另一個天水圍,但政府去年決定將七幅地改為興建出售資助房屋,令公私營比例改為九比一。
下半年將向立法會申請前期工程撥款
文件又提到,有關計劃的前期工程第一及第二期以及第一階段工程的詳細設計工作已大致完成,當中涵括專用安置屋邨用地、電力支站用地及鄉村遷置區用地內的工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外,以及用作發展容納棕地作業的多層樓宇的用地,有關的擬議道路及污水收集系統工程的圖則和計劃刊登憲報,當局亦計劃於今年下半年就有關部分的建造工程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當局又指,計劃於今年下半年就洪水橋新發展區前期工程第一及第二期和第一階段工程的建造工程,和前期工程第三期及第二階段工程的詳細設計及工地勘測費用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期望能盡快確定未來工程的設計及收地、清理土地範圍,早日啟動跟進工作。
首批居民可於2024年入住
當局預計,若工程順利獲得撥款,預計前期工程第一及第二期的建造工程,於2020年展開及於2024年完工。為安置往後階段工程影響的合資格居民而建的專用安置屋邨,將首先落成,預計首批居民可於2024年入住,擬建的鄉村遷置區亦會於2024年完成。另第一階段工程預計於2021年展開,預計於2025年完成,以提供土地容納棕地作業。